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nèi)容的地位和作用
質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學的重要定律,教材從提出在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質量同生成物的質量之間存在什么關系入手,從觀察白磷燃燒和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關系出發(fā),通過思考去“發(fā)現(xiàn)”質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記硬背規(guī)律。這樣學生容易接受。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為什么物質在發(fā)生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呢?”引導學生從化學反應的實質上去認識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反應中,只是原子間的重新組合,使反應物變成生成物,變化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shù)并沒有變化,所以,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同時也為化學方程式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
(1)記住質量守恒定律的內(nèi)容,能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會運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解決一些化學現(xiàn)象和問題。
(2)能從微觀角度認識質量守恒定律的本質,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能解釋一些簡單的實驗事實,能推測物質的組成。
2.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全面分析、邏輯推理和綜合歸納能力。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應用實驗方法來定量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記錄、分析,學會由感性到理性、由個別到一般的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體驗科學發(fā)現(xiàn)真理的途徑和方法。
(2)通過對質量守恒定律的探究,使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的團隊精神,體驗探究過程
(三)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會從分子、原子的角度理解質量守恒定律。
難點:從微觀角度認識質量守恒定律的本質
二、學情、學法分析
質量守恒定律的內(nèi)容抽象,枯燥。如果直接講授,學生難以接受。因此,在教學中,我結合教材特點,設置分組實驗,以競賽的方式探究試驗結果。加上初三學生大多是十四、五歲的孩子,對事物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實驗現(xiàn)象,認真分析試驗結果,獲得新知識,并將這種知識內(nèi)化為自己的個人體驗,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
三、教法分析
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探究實驗分析法,“活動——建構”模式的教學結構。把教材演示實驗改為學生的分組實驗,讓學生親自參與,從已知到未知,從感性到理性,循序漸進,使知識得以鞏固和落實。教學可進行如下設計: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體驗科學研究過程、設計、實施實驗方案 ——反思研究過程、總結收獲和不足
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培養(yǎng)學生空間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理解質量守恒的原因。大大增添了學習的樂趣。
四、課前準備
實驗器材:CuSO4 溶液、 NaOH溶液、FeCl3溶液、NaCl溶液、AgNO3溶液、白磷、錐形瓶、玻璃棒、單孔橡皮塞、燒杯、小試管、天平、酒精燈。
五、教學程序
這節(jié)課,我按“設置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活動探索、建立模型——解釋應用、拓展提高——交流收獲、體驗成功”四個環(huán)節(jié)組織教學。
1.設置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
上課之初、以一則誘人的郵寄廣告:“水變汽油、柴油,經(jīng)濟收入驚人,技術轉讓,請有識之士加盟。” 來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發(fā)言,從而留下問題和懸念
讓學生寫出白磷燃燒,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銅 溶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然后發(fā)問:反應物的質量同生成物的質量之間究竟有什么關系?此時學生被難住了,于是教師導出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主題,提出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這樣,使學生在明確探索方面中激發(fā)學習動機。
2.活動探索、建立模型。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采用探究性實驗的程序來組織教學。 (1)提出假設。當學生發(fā)現(xiàn)“反應物的質量同生成物的質量之間究竟有什么關系”這個問題后,我引導學生對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作出盡可能多的假設:①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可能增加;②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可能減少;③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可能不變;④在某些反應中可能增加,在某些反應中可能減少,而在某些反應中可能不變。
(2)實驗探究。
引入:化學反應前后質量是否發(fā)生變化,有同學說改變,有同學說不變,意思不統(tǒng)一,那么我們就通過實驗來探討。
設計實驗:在充分假設基礎上,我說:同學們,讓我們測一測幾個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然后說出將做的幾個實驗:①白磷在空氣中燃燒;②NaOH溶液與CuSO4 溶液反應;③NaOH溶液與FeCl3溶液反應;④NaCl溶液和AgNO3溶液的反應。
教師引導學生評價哪些方案是科學合理的,哪些需要改進,鼓勵學生開動腦筋,積極主動地參與實驗設計過程。
實施實驗:
同學們的設計方案是可行的,可以進行實驗。
指導學生分組實驗,檢查糾正學生實驗操作中的問題
1.依照設計方案進行實驗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和測定的實驗數(shù)據(jù)。
2.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是否發(fā)生變化。
3.匯報實驗結果
引導學生從實驗內(nèi)容,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否發(fā)生變化匯報實驗結果
同學們的實驗結果是巧合,還是具有普遍意義?
匯報:
1.實驗內(nèi)容
2.實驗結果
反應前物質總質量(燒杯+試管+兩種溶液)_______g,反應后物質總質量為_______g。
反應前后物http://www.chddh.cn/yingyong/質總質量是否發(fā)生變化_______。
3.演示實驗
演示:白磷燃燒前后質量測定。
1.觀察記錄:反應前物質總質量為_______g,反應后物質總質量為_______g。
2.書寫反應文字表達式
3.實驗結果分析: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是否發(fā)生變化_______。
思考:通過以上幾個實驗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科學家曾做過大量實驗,無數(shù)實驗都證明: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總質量相等。這是化學反應遵循的規(guī)律。這個規(guī)律叫做質量守恒定律(板書課題)
(3)得出結論。實驗完畢,各小組匯報結果,然后我寫出以上各反應的文字表達式,介紹以上各種溶液的成分。接著提出以下具有階梯性問題:
①所用的溶液中哪些成分參加了反應?哪些成分沒有參加反應?反應后的物質中哪些是反應生成的?
②反應前物質的總質量是哪些物質質量之和?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是哪些物質質量之和?
③反應前物質的總質量等于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其實質上是什么在反應前后的總質量相等?
讓學生在自己獨立思考后,進行小組討論,然后進組際間交流,共同得出以下關系(略)
在建立了質量守恒定律模型后,教師提出:為什么物質在發(fā)生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總質量相等?要求學生用化學式表達氫氣還原氧化銅:H2+CuO → Cu+H2O。提出以下具有階梯性問題:
①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是否改變了?
②反應前后,原子數(shù)目改變了沒有?
③計算上式中各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
④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多少?反應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多少?
⑤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否相等?
⑥通過思考上述問題,你得出什么結論?
讓學生獨立思考后,進行小組討論,然后進行組際間交流得出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的原因。最后讓學生閱讀課文。 這樣學生通過實驗、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質量守恒定律,真正領會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主動探索、體驗化學的再發(fā)現(xiàn)過程,學習科學家發(fā)現(xiàn)真理的途徑和方法,礪練自己的智慧。
(4)解釋應用,拓展提高。
建立理解質量守恒定律之后,運用它來解釋、解決一些化學現(xiàn)象和問題,我設置了幾組習題:例1、填空:
(1)蠟燭燃燒后的產(chǎn)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知,該物質的組成中一定含有(_____)元素和(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元素。
例2、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解釋下列問題:
(1)KClO3受熱分解后,剩余固體的質量比原反應物的質量小。
(2)鐵絲在空氣中燃燒后,生成物的質量比原來鐵絲的質量大。(3)課前的那則廣告,假如你是老板,你是否加盟?為什么?
例3、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問題可以用質量守恒定律來解釋。
建立一個化學模型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能用這些“化學化”的東西解釋、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化學現(xiàn)象和問題,尋找生活中符合這樣特點的例子,引導學生能自覺地把化學知識和方法運用到生活實踐中,鼓勵學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問題帶進課堂。
(5)交流收獲,體驗成功。
在反饋、矯正后,提出:①通過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能說出在化學反應中,哪些項目(指標)不變?哪些項目(指標)改變了?哪些項目(指標)可能變也可能不變?②你能否歸納出質量守恒定律有哪幾方面的應用?
讓學生在與同伴、與教師的交流中獲取對化學的最深感受,體驗到成功之樂,增強學好化學的信心,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到不少化學問題是從實際中來的,知道化學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這種課堂體驗正是我們所要追求的。
總結:對于今天的學習每個同學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學習中相信大家會做的更好。
(6) 課后作業(yè)
1.復習本課教材內(nèi)容,完成課后習題
2.預習 第二節(jié) 化學方程式
六、板書設計:(力求簡潔、美觀、實用)
課題:質量守恒定律
NaOH + CuSO4 --- Na2SO4 + Cu(OH)2
白色固體 藍色固體 白色固體 藍色固體
無色溶液 藍色溶液 無色溶液 不溶于水
NaOH + FeCl3 --- NaCl + Fe(OH)3
褐色固體 白色固體 褐色固體
無色溶液 紅褐色溶液 無色溶液 不溶于水
NaCl + AgNO3 ----NaNO3 + AgCl
白色固體 白色固體 白色固體
無色溶液 無色溶液 不溶于水
1、內(nèi)容: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
2、守恒的原因:化學反應前后,
種類
原子的 數(shù)目 沒有改變
質量
3、應用
七、教學反思:
質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學中的重要定律,學習這一定律應注意三點。第一點要重視實驗。從觀察白磷燃燒和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實驗前后物質的質量關系出發(fā),通過思考去“發(fā)現(xiàn)”質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記硬背律文。第二點正確理解質量守恒定律。律文強調“參加反應的各物質”“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第三點從本質上理解質量守恒定律。之所以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是因為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變,原子的數(shù)目沒變,原子的質量沒變。化學反應的實質就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原子重新組合而生成其它物質(生成物)的過程。
本文來自:長大導航應用文【http://www.chddh.cn/yingyong/】詳細出處參考:http://www.chddh.cn/yingyong/html/10133.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