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
畫轂雕鞍狹路逢①,一聲腸斷繡簾中。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②。
金作屋,玉為籠,車如流水馬如龍。劉郎已恨蓬山遠③,更隔蓬山幾萬重。
作品注釋 聽語音
①畫轂:彩車。
②心有靈犀一點通:謂兩心相通。靈犀,犀牛角。
③蓬山:仙山,想象中的仙境。
寫作背景 聽語音
花庵詞選
《花庵詞選》:子京過繁臺街,逢內(nèi)家車子。中有褰簾者曰:“小宋也。”于京歸,遂作此詞。都下傳唱,達于禁中。仁宗知之,問內(nèi)人第幾車子,何人呼小宋?有內(nèi)人自陳:頃侍御宴,見宣翰林學士,左右內(nèi)臣曰,小宋也。時在車子偶見之,呼一聲爾。上召子京從容語及。子京惶懼無地。上笑曰:蓬山不遠。因以內(nèi)人賜之。[1]
譯文
宋子京路過開封的繁臺街,偶遇幾輛皇宮內(nèi)的馬車,由于避讓不及,這時忽然有一個宮人撩起車簾,癡癡的對著宋子京叫了聲“小宋”。宋子京驚訝不已,神魂出竅,回到家后,浮想連翩,就為這嬌癡的一聲小宋而夜不能寐,提筆寫下了這篇《鷓鴣天》。這首詞很快就傳到了宮中,宋仁宗皇帝知道后,就將宮女們都召集起來,問是那一輛車子、那一位宮女呼喚“小宋”。有一個宮女請罪自陳說:“有一次我跟隨陛下去侍奉御宴,聽見宣旨召見翰林學士,左右的太監(jiān)都說小宋來了,我就記住了。那次我在車內(nèi)偶然看見了他,就脫口而出呼了一聲小宋。”后來宋仁宗皇帝召見宋子京,就問起他這件事,宋子京非常惶恐,窘迫的無地自容,宋仁宗皇帝笑著對宋子京說:“蓬山并不是很遙遠呀。”于是就將這位宮女許配給了宋子京。[2]
作者簡介 聽語音
宋祁(998-1061) 字子京,安州安陸(今屬湖北)人,徙居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仁守天圣二年(1024)與其兄宋庠同舉進士。初任復(fù)州軍事推官。召試,授直史館。歷官龍圖閣學士、史館修撰、知制誥、工部尚書、翰林學士承旨。曾與歐陽修同修《新唐書》。與其兄庠齊名,時呼“小宋、大宋”。因其詞《玉樓春》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之句,人稱紅杏尚書。為人喜奢侈,多游宴。其詞多抒寫個人生活情懷,未擺脫晚唐五代艷麗舊習。但構(gòu)思新穎,語言流麗,描寫生動,一些佳句流傳甚廣。原有文集一百五十卷,已散佚。清人輯有《宋景文集》;近人輯有《宋景文公集》;趙萬里輯有《宋景文公長短句》。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重。[1]
賞析 聽語音
路上的意外相逢,使人意惹情牽。而伊人一去,蓬山萬里,音容隔阻。綿綿相思,何時能已!這首小詞以抒情為主。上片回憶途中相逢,下片抒寫相思之情。柔情麗語,風流嫵媚,輕柔儇巧。
這首詞中的“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車如流水馬如龍、劉郎已恨蓬山遠”四句,一字未改地引用了唐朝詩人李商隱的兩首《無題》。最后一句“更隔蓬山幾萬重”也是化用“更隔蓬山一萬重”而來。李商隱的兩首《無題》詩分別是:[2]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余聽鼓應(yīng)官去,走馬蘭臺類轉(zhuǎn)蓬。”[2]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2]
參考資料
[1] 宋祁——《鷓鴣天》.第一范文網(wǎng) [引用日期2013-08-13]
[2] 鷓鴣天·畫轂雕鞍狹路逢.鷓鴣天·畫轂雕鞍狹路逢 [引用日期2015-03-17]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