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大師德魯克曾經說過:“溝通,是感知,是期待,是要求,而不是信息。溝通和信息是對立的,但又是相互依存的?!?/p>
你肚子里的墨水決定了決定了你們溝通的信息量。因為你有多少信息量給對方,對方就有多少信息量給你。
可生活中偏偏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時刻不忘顯擺自己的知識、經驗、地位,從不關注對方的興趣和需要,并且言辭夸張不注重聊天細節。
這樣的人,我們通常稱之為“交談殺手”。他們人見人不會愛,更別說跟別人建立信任關系。
《和任何人都聊得來》作者邁克.貝克特爾根據多年的職場經歷,在書中分享了如何避免做“交談殺手”,強調溝通力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為他人的回復無法控制,你只需管好自己的嘴巴。
剛進入參加工作那會兒,缺乏溝通經驗,要么對同事更加指責,要么暗地里說領導壞話。一天到晚,情緒波動很大,身邊的事做不好,還老是猜測別人想什么。
后來,經過一長輩提醒,慢慢改變了這些毛病?,F在的想法跟以前大不一樣。
1.之前的想法:別人都自信滿滿,偏偏我不是。
1.現在的想法:我確實不知道他們在想什么可能他們,并沒有看上去那么安逸。
2.之前的想法:要想交談順利,就得讓別人喜歡我。
2.現在想法:別人怎么想都不是我的責任,我只要做自己就行。
3.之前的想法:一定要控制談話。
3.現在的想法:交談的方向由交談雙方共同負責。
4.之前的想法:得準備很多話題才行。
4.現在的想法:要認真傾聽對方了解所談的內容。
第一、二點的改變讓我懂得了談話要尊重他人,要“自以為非”。第三點的改變讓我明白了最好的談話結果是雙贏。第四點的改變讓我明白,說話要改變自身的角色,對談話內容要適當開拓,而不是一味地只顧自己說。
幼兒園老師通常跟孩子們相處得非常融洽,他們和孩子們一起游戲,用萌萌的語氣、夸張的動作,把孩子們哄得開開心心。
其實幼兒園的老師就用了一個很常見的溝通技巧,這個技巧可以用下圖表示:
上圖交集部分就是真正交談的開始。交談不需要拋棄自我,找到對方和自己共同的興趣點,以此為基礎探索,探索每個圈的“未知領悟”。這樣觀點從“自我”到“對方”過渡,最后變成“我們”共同的話題了。
這樣雙方就有更多的內容可以討論,溝通的氛圍也變得輕松,交談就更加有趣、和諧。
有人在生活中太急于表現自己,與人交談滔滔不絕,生怕對方錯過任何關鍵信息。
但是大多數人更愿意和“懂自己”的人建立聯系。這種關系的建立通??刻釂杹磉_成。
提問形式有多種,按目的來分,它們是封閉式提問和開放式提問。這兩種可以靈活使用。
原始版本:今天過得怎樣?
改進版本:跟我講講一天的經歷吧!
原始版本:你想念你的家人么?(封閉式)
改進版本:離開家人那么久了,你感受如何?(開放式)
甲:你叫什么名字?
乙:小芳。
甲:小芳這名字不錯,我年輕的時候很喜歡聽一首歌叫《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
乙:是么?這首歌你很熟悉呀!
甲:當然,我可以現場給你哼幾句。“村里有個姑娘……”
乙:太棒了。很久沒有聽到這么有磁性的聲音了。
甲:過獎了。小芳,那么接下來,可以簡單說說你的工作經歷么?
乙:我干過幾份工作,第一份工作……
甲:謝謝你的分享!今天與你聊天,收獲了很多,以讓我對**行業有了更深的理解。希望將來和你有更多的合作機會。
乙:好呀,好呀!沒問題?。ㄐ﹂_了花)
溝通達人一般對生活充滿好奇,這種好奇不是窺探他人隱私,而是從新的角度來認識常見的事物。
好奇心在交談前、交談中、交談后三個過程都可以派上用場。那么如何培養對生活的好奇心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每天瀏覽報紙,讀出文中的言外之意,并記錄關鍵語句。
2.像小孩一樣,多問幾個“為什么”,讓問題引領你去探索、討論。
3.尋找平時沒注意的事物。身處擁擠的街道,也有可能聽到鳥兒的歌聲。
4.觀察的同時,寫出心得,并在交談中,請對方談一談想法。
這就是成功交談的秘訣,利用好奇心,讓每個人都給提供一些你不知道的趣事,把這些事情一一分析,從而真正捕捉到自己想要的有效信息。
正如《和任何人都聊得來》的作者所說:“交談中,你只需管好自己就行了。因為你無法控制他人的回復?!彼?,不要一開始就做“交談殺手”,把對方置于尷尬、緊張氣氛之中。你可以把交談按步驟分解,從認識自己開始,突破溝通思維的墻,慢慢尋找對方的興趣點,巧用提問獲取關鍵信息,并保持一顆好奇心。這樣,你才是真正用聽者的語言來溝通,用聽者經歷來選擇語言,進而享受交談的每一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