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他的團隊累計為全國各地及海外25個國家和地區的4萬多名腦癱患兒進行了康復治療,讓眾多腦癱患兒得以回歸家庭、學校和社會。
●他的名字被收錄在英國劍橋大學《國際名人辭典》內;
●其研究成果被聯合國世界和平基金會授予21世紀醫學優秀成果獎;
●2017年,他榮登“中國好人榜”。
國際知名小兒腦癱康復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南海婦產兒童醫院(南海婦幼保健院)首席專家、博士生導師,享有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
日前,
劉振寰教授入選廣東省醫學領軍人才!
退休的劉振寰返聘回到工作崗位
今年4月,春夏交接時,是廣東最宜人的時候,在治療了全球4萬多例“腦癱兒”后,劉振寰退休了。然而侍花弄草、含飴弄孫的退休式生活并未如期而至。“這半年來,我從未休息過一天。周五晚上飛出去,到全國各地醫院講課、培訓,周末晚上飛回來,周一繼續上班。”退休后兩個月不到,6月1日,在兒童節這個特殊節日里,自稱“童心醫生”的劉振寰,返聘回到南海婦幼保健院,開始了人生第三次“創業”。
劉振寰希望在有生之年,能讓他畢生所創的中西醫結合腦癱康復治療模式遍地開花,讓“腦癱兒”結束“流浪式”治療。于是,他開始了與時間的新一輪賽跑。
劉振寰獲2017年1月“中國好人榜”
01
自北向南一個新科室的開張
1999年11月,劉振寰從山西南下廣東。那一年,他剛好41歲,已經結束了在美國的進修,掌握了西方的“腦癱兒”康復治療術——功能訓練,而他自己積累了十年中醫治療小兒腦癱智障經驗,自創了中西醫結合治療方式,急需一方屬于他的施展天地。
“在當時的山西,百分之八九十的家庭都拿不出兩三萬的治療費,也沒有專門的兒童康復科。”這是劉振寰心中的痛,看著因貧困而被醫院拒之門外的“腦癱兒”,他空有救死扶傷之心也無處安放。我國有1000多萬的低智兒童,這是多么可怕的現實,這是一場數字消滅戰,也是一場時間爭奪戰,于是“出走”成了他唯一的選擇。
在南海,迎接他的,是南海最新落成的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南海婦產兒童醫院(南海婦幼保健院),這里一個全新的科室——兒童康復科,有100多個供他調配的嶄新床位,更重要的是,最早沐浴著改革開放春風的南海,是個開放包容的地方,也是名副其實的藏富于民之地,“這里的人愿意正視這種病,而且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可以拿出兩三萬的治療費。”
劉振寰正在指導腦癱患兒進行康復訓練。
他帶著兩個徒弟,加上醫院招聘的五六個醫護人員,就這樣開了一個全新的科室,一下子就有了30多個患者。“沒有技術人才,只有我自己一個,只能晚上加班加點,培訓年輕醫生和護士。”以醫院為家,成了他二次創業最初幾年的真實寫照,“每引進一個新的醫生,都需要我手把手帶,五六年才培養出一支相對成熟的隊伍。”
02
為何走上治療腦癱之路?
事實上,正因為不忘初心,他才選擇了留在更需要他的地方。他不會忘記改變他一生的一句話:“康復一人,救活一家,影響一片,大功大德。”那是支撐他多年走下來的精神支柱,那也是他第一次“創業”的起點。
1981年大學畢業后,劉振寰進入山西某市醫院,成為了一名兒科醫生,做的是兒科急救,爭分奪秒搶救腦缺氧、腦出血的孩子。“每次從死神手中搶救回一個孩子,都覺得很有成就感。”沒想到,他很快遭受到了打擊。
一天,劉振寰搶救了一對運煤司機夫婦的因腦缺氧而生命垂危的孩子,收獲了“救命的天使”錦旗。始料不及的是,一年半后,這個孩子再次被送到他面前,只見孩子四肢僵直,目光呆滯,發音不清,口水直流,對周圍的一切毫無反映。原來,孩子是一個腦癱癡呆兒!
“直到那時候我才知道,之前的搶救,只是走完了一小步。一些孩子搶救回來后,留下了腦癱的后遺癥。”更讓他難受的是,孩子的父親因受打擊常常半夜三更醉酒后敲他的門訴說痛苦,第二天又打電話道歉。“萬一白天開車出點事怎么辦?不行,得救救他。”
當時醫療界對腦癱癡呆的傳統定論是“不治之癥”,年輕氣盛的劉振寰只能硬著頭皮上。經歷了800多只兔子的失敗試驗,全國20多所醫學院校和醫療機構的拜師學藝,終于動物實驗成功了,進入臨床實踐。
不過,首批治療的有效率僅10%左右,這個結果讓他大失所望;于是,他又到北京醫科大學進修,1989年有效率提高到了36%;之后又到美國、德國、法國進修,取經回來后,便埋頭總結回顧分析曾經治療過的500多份病歷,終于發現治療有效者大多分布在7歲以下,尤其是3歲以下因腦缺氧、出血、抽風,宮內窘迫,產程延長和早產等引起的患兒,治療效果最佳。
劉振寰(中)正在指導腦癱患兒進行康復訓練。
1997年,為繼續攻克這個世界性難題,劉振寰告別普通兒科,成為一名殘疾兒童的專科醫生。在不斷地摸索中,他自創了一套比較完善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有效方法:以莨菪類藥物靜脈點注為主,輔以頭針、穴位封閉等治療,配合服用他自己發明的“低智康復丸”,再進行適當的按摩和功能訓練等,在1000多病例中,有效率達到68%,目前已經達到了87%。
03
“我多跑腿,結束孩子流浪式求醫”
劉振寰總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24小時都不夠用”,對于全國1000多萬低智兒童這個大數字,哪怕一天有48小時、96小時,都不夠,更何況,他已經成為了該領域的國際名醫,被收錄在英國劍橋大學《國際名人辭典》內,全球求醫者絡繹不絕,就在他所在的南海婦幼保健院附近,就有一個特殊群體出沒,他們膚色或白或黑或黃,都奔著劉振寰而來。
“我們科室從一開始八九人,發展到現在110多個醫護人員,但每天要面對的患者數量也從30個增長到了360多個。”已經60歲的劉振寰,深深感受到力量的微弱,“十年如一日堅持,就開出了一個火花。”但就這“微弱”的火花,卻是照亮很多家庭的光。
劉振寰向來取經的醫生示范如何治療(珠江時報記者/穆紀武攝)
于是,劉振寰在退休前就謀劃了第三次“創業”,“一定要在退休前把年輕人培養起來”,目的是讓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不計較將自己畢生的研究成果拿出來,不僅帶博士,還利用休息日、節假日,走遍了廣東偏遠地區,到云南、貴州、寧夏、新疆、蘭州、青海等地開展義診、講課培訓……
在他的努力下,南海婦幼保健院的兒童神經康復科成為了華南地區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泛的兒童康復中心,小兒腦癱康復治療已成為南海醫療的一張名片,其模式也不斷在佛山五區、廣東省其他地區乃至其他省份“一生二,二生三……”,他指導和推動了多個地區數十家醫院建立起了兒童神經康復科室。“通過我多跑腿,孩子們少跑路,結束流浪式求醫生活,還是值得的。”劉振寰說。
劉振寰(右)正在用針灸療法為患兒進行治療。
“看到一個個回歸社會、學校的孩子,回顧我三十多年的從醫生涯,了無遺憾了。”劉振寰也收獲了一份最難忘的禮物,許多腦癱障礙兒童用手指印花印出了“善”字,上面寫著:“送給我們最愛的劉振寰爺爺,我們都是您的孩子。”
相信很多人會問
如何預約劉振寰醫生的號?
據南海婦幼保健院官網消息
劉振寰醫生的預約方式為電話預約
暫不支持網絡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