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從來都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
毛主席總結出來了偉大的朝代周期律,而這便是結束了一個王朝興衰的秘籍。
一般情況下,在古代,一個朝代統治的時間不過二三百年,因為古代的政治制度所困,所有的好壞都取決于這個皇帝是一個明君還是昏君。
一般情況下,開國的君主都是明君,勵精圖治,而經歷了中期的繁華之后,后面的君主會坐享其成,死于安樂,所以一個朝代便會走向滅亡。
這一點用來分析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朝代都是屢試不爽的。
元朝更是這樣,元朝末年,百姓的賦稅非常重,但是沒想到那些貴族卻依然忙著爭奪權力,無暇顧及百姓的死活。
在這種情況下,百姓自然是不堪重負,所以,全國很多地方都爆發了反抗元朝的起義,這個時候,朱元璋的岳父也建立了一支隊伍。
此時的朱元璋也開始招兵買馬,組建自己的政治核心,這時,年輕的徐達便進入了他的視線。
徐達的一生都是征戰沙場,更重要的是,他一生都在擁護朱元璋,從起義一直到建國,甚至在建國后的黨羽爭斗中,他也堅定不移的站在朱元璋一邊。
即便晚年的朱元璋性情大變,他也依然得到了善終,想必這其中也自然是有很多原因的。
戰功赫赫
說起徐達,大家都會想到他是開國元勛,是功勛卓著的大將軍。
而現實也的確如此。在他投靠朱元璋之后,雖然沒有什么文化,但是帶兵打仗卻很有一套。
他是個粗人但卻并不魯莽,他要求士兵進入城市指揮部能燒殺搶掠,而要有紀律,有底線,這在當時可是非常難得的,也正因為如此,才讓他如此深得民心。
不僅如此,他還有著無人能及的戰績。在起義的時候,征戰江南自然需要先行軍,而此時的徐達便做了這個先行軍。
面對元朝的士兵甚至是水軍,他也絲毫不怕,憑借著自己的英勇善戰,擊退了元朝的士兵,甚至還俘虜了他們的將領,也算是為朱元璋爭了一口氣。
在朱元璋在南京建立自己的政權之后,此時的天下仍然是分離割據的狀態,要想獲得整個天下,那必然是需要把北方收回來。
所以此時的徐達又是不二之選,面對這個從來沒有完成過的北伐任務,徐達出人意料地完成得很好。
而這也讓朱元璋順利在南京稱帝,建立起了自己的朝代。
同時,徐達回朝之后,便受到了重用,被提拔到了右丞相的地位,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見他有多么受朱元璋重視。
不僅如此,他還把自己的孫女許配給了徐達的兒子,讓這層關系更加親近。
忠心耿耿
在那個年代,政權穩定下來了,但朱元璋卻變得多疑起來,他因為害怕大臣們都謀反,殺掉了很多人。
甚至很多當初和朱元璋南征北戰的人都被殺害了,但是徐達卻依然能夠善終,這和他的忠心耿耿是分不開的。
徐達在明朝建立前的起義中,就舍生忘死拯救朱元璋。
當時的他作為人質,徐達竟然愿意和朱元璋互換身份,寧愿自己做人質也要解救他,這種忠心耿耿的態度可想而知。
而且在回朝之后,他也沒有功高蓋主,沒有和那些大臣一樣,而是非常低調,非常謙虛,這也讓朱元璋非常放心。
作為一位北伐戰爭成功的第一人,在那個皇帝性情大變并且多次斬殺開國元首的情況下,徐達能夠善終,那自然是有他的道理。
而在古代,最重要的莫過于忠于皇帝并且能為皇帝所用了,這兩點他都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