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丁克,很多人都不陌生,大家對此的最通俗的理解就是那些結婚后不要孩子的人。而這個詞,最初也是從國外流傳過來的一個概念,指的就是那些夫妻雙方都有收入,但是卻不想生娃的夫妻。這么一說,大家估計就明白了,家庭條件還不錯,還不生孩子,當然就沒什么負擔,夫妻倆想怎么瀟灑就怎么瀟灑,這樣的日子不是很舒服嗎?
因此,在丁克這個詞最開始傳入我國的時候,還是非常流行的,即便是現在,也很有市場。現代社會,人們的壓力都很大,養娃的費用又那么高,因此,現代家庭中也有一大部分是非常支持丁克的。但是,選擇丁克,也許并沒有那么簡單。當初那些堅持要丁克的家庭,現在都過得怎么了?也許大家可以從中得到借鑒。
1、李女士:婚后三十年,感情依舊如初
李女士的丁克其實并非自己心甘情愿的,在當初結婚做婚前檢查的時候,醫生就告訴過李女士她的子宮有問題,可能無法懷孕。李女士很傷心,把這件事也如實告訴了自己的老公小魏。盡管說有點失望,但是小魏是個實在人。倆人談戀愛談了3年,感情一直也不錯,總不能因為生娃這件事就把婚事作罷。于是,在李女士把這件事告訴自己的時候,小魏就明確表態:我們就不要孩子了。小魏的弟兄也有三四個,每家都有兩個孩子,即便是自己不生孩子,也不會讓家里斷了香火。于是,倆人就結了婚。
婚后的李女士非常感激丈夫對自己的體貼和愛,對丈夫就非常好,總是站在小魏的立場看問題。而小魏呢,也一直記得當初自己的選擇,也感動妻子這么多年對這個家庭的付出,因此倆人的關系一直都非常好。對于沒孩子這事,小魏和李女士都覺得挺好。
2、王先生:丁克10年后,選擇了放棄
對于生娃這事,王先生始終就提不起興趣。人生短短幾十載,最重要是開心,為什么一定要和普通人一樣把自己的一生和孩子捆綁在一起呢?是錢太多還是旅游不好玩,一定要生娃才行?王先生從小立下的志愿就是要踏遍世界,去肆意揮灑自己的人生,家庭和孩子對他來說不是第一位的。但是,后來,王先生遇到了妻子小艾,就動了心。在他的猛烈追求下,倆人就結了婚。但是,在婚前王先生就明確告訴小艾,自己不想要孩子,只想過兩個人的生活,小艾出于對丈夫的愛,就答應了。
但是,隨著時光的流逝,婚姻開始變得沒有當初那么激情,兩個人之間的關系開始變得平淡。年齡大了之后,也沒有那么多的精力去環游世界,于是,王先生就覺得只有兩個人過日子好像有點冷清。特別是看到自己的朋友們很多都開始生二胎了,就更是動心,于是就向妻子提出要個孩子的要求。小艾自己當然是喜歡孩子的,就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幸虧小艾當時年齡還不算大,要娃也來的及。
小編覺得,丁克只是自己的一個生活方式,如何選擇,只要對得起自己就行。假如說實在不喜歡孩子,那就選擇丁克;假如說還不確定,那就最好不要這樣做。因為,假如你多年后后悔的話,那可能你想生也生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