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我每年年底都會寫點東西,每年都貫穿著一個關鍵詞。現在雖然才是2018年的第5個月,但已經可以總結出今年的關鍵詞了——焦慮。
2014:迷茫
“猶豫了半天,終于還是決定寫下此刻的心情。現在是2015年1月1日的0點07分。屋內燈火通明,屋外環繞著新年快樂的歡呼聲。心情不是所謂的孤獨,而是一片迷茫。
沒錯,就是迷茫。其實一直不敢回想過去的這一年到底發生了什么,生怕想了半天竟然是一片空白。而當我這么做的時候發現確實是一片空白。可是好像也不是什么都沒發生過,因為清楚的知道自己萬分難過的哭過幾次。”
“這么說來,大抵這一年給我的還是幸運,畢竟偷得浮生半日閑這種美好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的,而我卻能在又一年的開始之際還有心思感嘆過去一年的平靜與安樂。”
2015:空白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2015年沒有年終總結。仔細想一想就實習的經歷比較重要,我還記得當時我告訴自己的一句話“向內蒙出發,我心安處即為家”。
“一路上睡會又醒來,明明是夏天,可由于空調溫度過低一車廂的人都感覺會凍死在夏天,于是可以看見我們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取暖。走廊上也塞滿了人,幸運點的提前買了小馬扎,通過斗地主提神熬夜,其他的也只能就這么站著等著終點站的到達。直到晨光微曦才終于有種熬到頭的感覺。”
“其實也不光是難過吧,在精神還算清明的期間也能發現不少樂趣:來自天南海北的人操著各地口音在旅途中迅速打為一團,談著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話題。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列車員推著小車出售各種零食飲料,晚上的時候還能聽見他們一遍一遍強調這是最后一遍,請抓緊購買。靜下心來還能聽見不遠處一直持續的放歌的聲音,仔細聽下去發現都還是我喜歡的類型。”
2016:尋找自己
2016年我和自己說“未來怎么樣依然不知道,往前走就是了。”
“2016年并不是波瀾不驚的一年,可是不管期間是多么的波瀾壯闊,現在一恍然又站在了12月,這一年的末尾。今年最大的主題是:尋找自己。雖然現在還沒確定以及最后的形狀,可是也是在朝著那個方向跌跌撞撞的前行。
工作了,才明白社會是個大熔爐,在里面迷茫過很久,現在依舊迷茫,可是更清楚自己能承受多少,以及想要什么。細節被時間都磨平了,只剩下事情的大概模樣。讓人印象深刻的可能從來都不是喜悅而是痛苦。”
2017:變化
2017面臨的是轉型。2017年的總結之前發在公號上了,截取一張2018年春節時發的朋友圈吧。
2018:焦慮
現在才是年中,也許到了年末再回首就會是不一樣的感覺,但現在我是可以確定,是“焦慮”。
這種焦慮的苗頭從離職期間就顯現出來了。別人離職期間是休息,我的離職期間是恐慌。不斷地想自己的下一步該往哪兒走,也不斷地自我反思。
進入新工作后同樣焦慮。我對自己要求很高,又怕別人對我期望太高,自己達不到別人的要求。大概是所謂的“好學生”當了太久,一件事情做不好就會有說不出的焦慮。
全民焦慮
我覺得“全民焦慮”這個詞一點也不夸張。
年初遇到的虐童等事件的發酵,顯示的是中產階級焦慮。
回家的時候發現我爸媽也很焦慮,焦慮我們什么時候結婚,焦慮怎么養老。
之前和面試官聊天,他告訴我了一名創業者的焦慮。
讓我們焦慮的往往也不是問題的本身,而是患得患失的我們自己。不進則退的患得患失,進退兩難的患得患失,進步太慢的患得患失。生活不像試卷一樣,有ABCD固定的選項。我們的焦慮恰恰就來自于我們期待一個最終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