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月經來潮,持續時間8-12天,淋漓不斷,排除子宮內膜增生,常與脾虛、中氣不足有關,身體乏力,面色無華、脈象沉弱,宜溫養氣血,忌飲固澀止血藥,可投《金匱要略》膠艾湯加人參、黃芪。計當歸10g、川芎10g、白芍10g、熟地黃15g、艾葉3g、阿膠20g、人參10g、黃芪30g,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連用10-15天,或于來潮前三天開始,共吃七帖,均有效果。若功效不顯,將黃芪升至50g、阿膠加至30g、熟地黃改為生地黃,添入仙鶴草15g,即能解決。
小郎中按:《金匱要略》膠艾湯的經典方證原文是:師曰:婦人有漏下者,有半產后因續下血都不絕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阻,膠艾湯主之。
膠艾湯是中醫治療崩漏下血的常用方,臨床用之顯效較快。張老在本文中指出,婦人崩漏下血排除子宮內膜增生性疾病的,其證候多為脾虛、中氣不足。因此,在膠艾湯的基礎上加入健脾益氣的人參和黃芪療效更佳。小郎中在臨床中常按照以上診療思路辨證,察患者月經淋漓不盡,色淡紅或偏紅,量多,或夾有少量血塊,疲勞乏力,面色萎黃或蒼白,貧血貌,指甲色淡,無明顯怕冷癥狀,舌淡苔白或淡胖苔白,脈沉細無力者多用健脾益氣養血之法治療,收到較好療效。現分享一則醫案如下:
患者,中年女性,因勞累后出現月經淋漓不盡10余天。現癥見:體型中等偏瘦,面色萎黃,月經淋漓不盡,色鮮紅,有血塊,無腰痛,雙下肢疲勞乏力,自覺全身疲勞乏力,氣短懶言,舌淡暗胖苔白尖少苔后略黃厚,脈沉滑略數尺弱。余辨證為中氣不足,郁熱內擾。處以補中益氣湯加味治療。囑其自行沖服三七粉和阿膠粉(家中有儲備)。服藥10天后痊愈,因過年期間暫停服藥,后因過年期間勞累過度,又復發,繼續處以補中益氣湯加味后痊愈。后用補中益氣湯加味做成水丸調理體質以防復發。
張老還有一首經驗方是地榆貫眾白頭翁湯治療熱性崩漏,小郎中有時也根據患者實際癥狀合此方一起使用,能收到很好療效。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醫生參考學習,患者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勿盲目試用,因自行試用產生的任何問題,本號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飛雪初降已暮天
燭影搖紅憶殘年
春來人言無限好
吾愛書城不羨仙
志存高遠修仁術 勤勉篤行勵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