痓病臨床少見,與高熱痙攣不同,但項背強直,角弓反張則一,《金匱要略》謂其“脈如弦,直上下行”,有汗者為柔痓,投瓜蔞桂枝湯(天花粉、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棗);無汗的稱剛痓,用葛根湯(葛根、麻黃、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大棗)。一突出天花粉,一重視葛根,老朽經驗,在調治頸椎病或外感項背強直幾幾時,可以組合一起,有明顯功效,這是經方的擴大應用,打開了書中的局限性,乃異病同證一治。痓的發展,還會轉成“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必斷齒”典型抽風現象,改服大承氣湯。經驗證明,大黃、枳殼、厚樸、元明粉,非對證藥物,應考慮給予天麻、鉤藤、全蝎、羚羊角、蜈蚣、僵蠶、石決明、龜板、阿膠等品,養陰、鎮靜、熄風、定痙,就目前來講,屬于正途。
太陽病,發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痙。
太陽病,發熱汗出,而不惡寒,名曰柔痙。
太陽病,發熱,脈沉而細者,名曰痙,為難治。
太陽病,發汗太多,因致痙。
夫風病,下之則痙,復發汗,必拘急。
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汗,汗出則痙。
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痙病也。若發其汗者,寒濕相得,其表益虛,即惡寒甚。發其汗已,其脈如蛇。(一云其脈浛)
暴腹脹大者,為欲解,脈如故,反伏弦者,痙。夫痙脈,按之緊如弦,直上下行。(一作筑筑而弦,《脈經》云:痙家其脈伏堅,直上下)
痙病有灸瘡,難治。
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幾幾然,脈反沉遲,此為痙,栝蔞桂枝湯主之。
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沖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
痙為病(一本痙字上有剛字),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必龂齒,可與大承氣湯。
以上《金匱要略》中關于痙病的論述詳細說明了痙病屬于外感病太陽病的范疇,分剛痙和柔痙,是由于太陽病外受寒邪,寒凝肌表導致肌表筋脈拘急或者太陽病發汗過多傷及津液,導致津液陽氣不能顧護體表,濡養筋脈而出現的以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為主癥的疾病。臨床上使用瓜蔞桂枝湯和葛根湯治療。張老指出典型的痙病在臨床中較少見,可根據抓主癥項背強直不舒,屬于表證范圍(外感寒邪,筋脈不利或不榮)的疾病即可選用瓜蔞桂枝湯和葛根湯,可不局限于書中僅僅關于痙病的治療方案,擴大經方的治療范圍,開拓經方治療疾病的思路,也符合中醫異病同治之理。
關于原文中痙為病,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必龂齒的典型抽風現象,小郎中認為也是屬于痙病,是痙病的一種危急重癥,它是由于外感寒邪,內有伏熱導致的,因此仲景給出可用大承氣湯,仲景用的是“可”字,而不是“主”字,說明是要根據患者的實際癥狀表現給予合適的處方,使用大承氣湯是推薦治療處方,屬于急下存陰的治法,根本目的還是保護人體津液和陽氣以濡養筋脈。張老在此文中指出大承氣湯非對證之藥,是說明針對典型的項背強直,角弓反張的痙病,使用養陰、鎮靜、熄風、定痙之法,是針對于單純的內傷之病,與金匱要略中討論的痙病不屬于同一類型。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醫生參考學習,患者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勿盲目試用,因自行試用產生的任何問題,本號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飛雪初降已暮天
燭影搖紅憶殘年
春來人言無限好
吾愛書城不羨仙
志存高遠修仁術 勤勉篤行勵后學
一襟明月,抱拙博覽古今書
兩袖清風,懸壺濟世百年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