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關于今天四川岷山一帶的羌人是古以色列的一支的這個說法,最早是一個叫做陶然士的學者提出的。
1918年,陶然士來到今天的四川岷山一帶,第一次見到生活在這里的羌人,使他感到十分的驚喜,因為在這里,他感覺自己回到了小亞細亞一樣,這里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甚至是羌人的想象輪廓和許多古老風俗,都與古代巴勒斯坦地區的民族有相似之處。
去過岷山一帶的朋友就會知道,汶理茂地區有當地獨特的小氣候,就在那個小范圍內,氣候炎熱干燥,晝夜溫差大,從氣候條件來說,確實有點像中東巴勒斯坦一帶的氣候。
而汶理茂地區的羌寨,以及碉樓,全是用石頭堆砌而成,同時,在羌人日常生活中,以及宗教祭祀中,陶然士都看到了熟悉的影子。
所以在陶然士最后關于羌族的著作中,他認為羌族可能是古代走失的十支以色列人中的一支。
那么羌族究竟是不是其中某一支走失的古以色列人呢?
個人認為,有可能性,但并不一定就是。首先來說,按照人類遷徙的方向,東非高原到中東一帶,再繼續往東就很有可能。
而且不少人說古羌人是從我國西南地區進入我國的,我不這樣認為,個人看法,古羌人因該是從我國西北地區游牧而來,只有這樣才會在后來到達青海河湟谷底,并以此為基地進而南下岷山一帶,甚至是成都平原。
如果是從南方進入,那么后來再沿路退回,又有什么意義?
同時,人類的社會實踐是有其共性的,所以在社會實踐中產生的宗教和文化有其共性也不是不可能。所以陶然士眼中的羌族與古代以色列人有諸多共性,這可能是偶然,也可能是二者真有某種關系。
當然了,這些也只是學者們的推測而已,羌人就近是不是古以色列人的一支我不知道,但我相信古羌人是遠古時期從我國西北地區游牧而來,可究竟他們的起點在哪里,就需要更多的發現和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