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有名的文明古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從黃帝時代算起大約有5000年的歷史。那在封建社會時期,大家都知道皇帝是整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權力最大的人,什么事情都是皇帝說了算。可是,您或許不知道,在清朝的歷史上,有兩個人卻打破了皇權,他們的權利在皇帝之上,并且還掌控著皇帝。
看到這兒,您是不是特別好奇,清朝怎么可能有比皇帝權力還大的官呢?這兩個人物是誰呢?他們又究竟是什么官職呢?
大家都知道,清朝是我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而且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清朝建國初期,為了獎勵開國大臣,創立了一個封號——鐵帽子王。他們的地位和所享受的福利比一般的親王還要高,但鐵帽子王只是一個榮譽稱號,他們沒有實權,所以說他們的權力也不可能比皇帝大。
那除此之外,您可能想到的就是“軍機大臣”了,這個職位在朝廷里,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職位,也是歷代皇帝的左膀右臂,而這些官員就是為皇帝分擔煩惱的。幫助皇帝處理國家大一點的軍事和政治大事,為皇帝提出一些意見讓皇帝做出正確的決定,但是權力并不在皇帝之上。
在歷史上,資歷最深厚的軍機大臣會被成為“首席軍機大臣。在雍正時期第一個軍機大臣就是張廷玉和鄂爾泰,在乾隆時期就是和珅了。
雖然軍機處的設立幫助了皇帝分擔了很多的朝堂問題,但是軍機處并非是朝堂最高的官銜。
但是有歷史上有一個單獨機構,就是“攝政王”。一般年幼的皇帝登基后都會有一個攝政王來輔佐皇帝處理政事,說白了,他們雖然沒有皇帝的名分,但是卻有皇帝的實權。而在清朝276年的皇權中只有兩個人擔任了這個職位。
第一位“攝政王”就是大家熟知的多爾袞了,他是輔佐順治皇帝的。多爾袞本身的資質就很高,他是大金的創立者努爾哈赤的兒子,跟隨努爾哈赤馳騁戰場,立下了不少的汗馬功勞。17歲的他就被封為白旗的旗主,在順治年間很少有人和他的武功和能力并肩。
但是盡管自己很優秀,在他的兄長死后,并沒有像其他的皇子一樣虎視眈眈的盯著皇位,而是輔佐兄長的兒子順治成為皇帝,也就是后來的順治皇帝。可是很多人認為他是因為不愛江山只愛美人。不管他是什么樣的目的,但是他為國家做出的功勞是不可抹去的。
第二位“攝政王”就是載灃了,他是200年后繼多爾袞的第二位“攝政王”。載灃是溥儀的父親。自從慈禧和光緒帝死后,他的兒子溥儀就被封為幼帝,其實慈禧立溥儀為帝的原因誰都能想到,就是想趁溥儀年幼,自己掌控皇權。可是慈禧自己也沒料到,就在光緒皇帝死后的第二天,慈禧也死了。所以“攝政王”的這個擔子就落在了溥儀的父親載灃身上。
但是那個時候的國家和天下已經被死去的慈禧糟踐的腐敗落后,當時因為外國列強的不斷侵入,早已經不是200年前的興盛時代。到最后,清朝還是滅亡了。后來世人說“大清始于攝政王,終于攝政王”,可能這就是大清的命運。
其實,載灃雖然沒有挽回清朝的衰敗,但是他也是非常的有骨氣的,在日本的不斷入侵中,自己多次拒絕了向日本投降的建議。
那對于清朝歷史上的這兩位“攝政王”,您又是怎么看的呢?
●他本是國民黨陸軍中將!可為何毛主席收到的名貴新藥卻都送給他使用?
歷史消息
圖源網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