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弘一法師,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他原名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等,他是著名的音樂家、美術(shù)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后,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后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的成就是非常巨大的,在書法方面,他的作品,尤其是老年以后的作品,已經(jīng)超凡脫俗,清真本一,達到了化境的程度。
他早年學習魏碑書法,筆勢開張開合,筆力雄健奇?zhèn)ィ黾乙院蟮淖髌罚怯兄e云野鶴般的情志,不染世間風塵,正如風雨之后又見彩虹般的平淡、恬真和寬綽。從弘一法師書法的表面上來看,他的作品并無奇麗之處,然而,細細查究,這正如雄奇之后復(fù)歸平正,如果沒有經(jīng)過大起大落,是難以有如此境界的。正如他對自己書法的評價那樣:“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靜、沖逸之 致也。”
2014年秋拍時,弘一法師所寫的《放下》兩個字,經(jīng)過幾位買有的角逐,最后成交價是471.5萬元,成為當前單字最高價的書法。
至于這兩個字究竟有何意義?人們普遍認為,人世間想要得到的東西只要經(jīng)過努力,絕大部分都可以實現(xiàn),唯獨放下一切是最難實現(xiàn)的。正如我們生活中,放下一件事都是很難的,何況放下一切呢。但這些,李叔同做到了。他把人類最光輝的精神財富留在了世上,這些都是金錢難以買到的。
也許他的這首詩詞更能說明《放下》之境: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