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鑒。
兒童節(jié)就要到了,“神童”這一概念可以說從古至今都受到大家的追捧,特別是三國時期群星閃爍,更是涌現(xiàn)出不少天才兒童。本期《墨說三國》以史為鑒跟大家聊聊三國時期的那些神童們。
一、曹沖
曹沖字倉舒,是曹操和環(huán)夫人的兒子。環(huán)夫人是彭城人,因為曹操贈有一環(huán)給她,故封她為環(huán)夫人。
曹沖根據(jù)史料記載,五六歲的時候已經(jīng)智慧同成人差不多。“少聰察岐嶷,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鄧哀王沖字倉舒。武皇帝子,母環(huán)夫人,少聰察岐嶷,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quán)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沖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大悅,即施行焉。——《三國志·魏書二十·武文世王公傳第二十》
除了大家人人皆知的曹沖稱象的典故,曹沖還非常體貼下屬,有一次,管理倉庫的小吏發(fā)現(xiàn)庫房中曹操的馬鞍被老鼠咬壞了,這往小說是管理不善,往大說是圖謀不軌。小吏打算自首又擔(dān)心要被殺頭,嚇得要死。曹沖知道了后跟他說三天后你再去自首,然后自己拿刀把自己的衣服弄壞,裝作老鼠咬壞的樣子,非常苦惱。
曹操看見兒子苦惱,就問咋了。
曹沖說:老鼠咬壞衣服,寓意著主人不利,我是因為這個不開心。
曹操說:這是胡說八道的,別信。
過了三天,小吏就跑過來自首,曹操說:我兒子的衣服在身邊都被咬了,別說馬鞍子了。
于是沒有懲罰小吏。
后來曹操一度打算立曹沖為繼承人,可惜曹沖13歲就因病亡故,曹操非常傷心,后悔不該殺華佗。
曹丕稱帝后還感嘆,要是曹沖活著,就沒有自己啥事了。
二、周不疑
周不疑也是一個天才兒童,曹操征討劉表時,周不疑的舅舅是劉表別駕。荊州投降曹操后,十三歲的周不疑也跟著來到了曹魏,因為周不疑神童的名氣不小,于是曹操想把女兒嫁給他,但是周不疑沒同意,于是曹沖就讓他跟曹沖作伴。
曹沖和周不疑兩個天才兒童聚在一起也是玩的非常愉快,據(jù)說周不疑可以立筆成言,文采非常。在《零陵先賢傳》中記載曹沖在北伐的時候,攻打柳城有問題,結(jié)果周不疑出了十條計策,馬上攻城成功。
曹操攻柳城不下,圖畫形勢,為難計策,周不疑進十計,攻城即下也。——《零陵先賢傳》
但是隨著曹沖的意外離開,周不疑馬上被曹沖所嫉恨,找了個刺客就殺掉了。
曹丕還提他求情,結(jié)果曹操說:“此人非汝所能駕御也。“
我倒是覺得曹操主要是看到周不疑就想起兒子早逝,一狠心干脆讓周不疑去陪伴曹沖去了。
三、曹植
曹植可以說是中國五千年歷史上都罕見的才華橫溢的天才人物,他十多歲的時候,就熟讀《詩經(jīng)》、《論語》及先秦兩漢辭賦等,有一次曹操看到曹植的文章,看寫的太好了,都懷疑不是小朋友能寫出來的,于是曹操故意問:你這是請人代筆的吧?!
曹植跪拜說:“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dāng)面試,柰何倩人?”
等到曹操修建的銅雀臺完成后,曹操讓大家一起寫文夸贊,曹植直接援筆立成!曹操的反應(yīng)是:”太祖甚異之。“
曹操一度有把曹植立為繼承人的打算。可惜曹植的天賦都點在了文學(xué)上,政治上可以說狂妄自大,被曹丕略施小計就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
而曹植自此以后,在政治上就一直備受打壓,甚至曹丕死后也沒有復(fù)起的機會,最終抑郁而亡。
四、孔融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孫,也是建安七子之首,孔融幼年時可以說是天才兒童。
除了現(xiàn)在幼兒園還在拿他當(dāng)榜樣的”孔融讓梨“,幼年的孔融在言辭上更是絲毫不遜色于飽讀詩書的成年人。
《后漢書》記載了一個孔融十歲時候的故事:孔融十歲時跟著父親來到京師,當(dāng)時有一個名士李膺名氣極大,為了避免麻煩,李膺告訴門人不是當(dāng)世名人和通家之好的老朋友,一概不接見。
孔融剛來京師,就想著拜會一下名人名士,李膺就是名單上排在前面的存在,這個李家的規(guī)定一出來,直接堵死了和李家非親非故,自己又不是天下名士的門路。
不過孔融絲毫不懼,直接敲門說:我是李君的通家子弟,請求拜訪李膺。
李膺聽說一個十歲的孩子說跟自己是通家之好,自己也不認(rèn)識,于是很奇怪,就把孔融請進門問:你的高祖父曾經(jīng)和我有啥關(guān)系嗎?
孔融直接回答:是的,我們孔家老祖宗孔子曾經(jīng)和你李家老祖宗老子是互為師友,所以我和你是通家之好。
當(dāng)時在李家做客的人都認(rèn)為這個孩子真是個天才兒童。這個時候又來了一位客人太中大夫陳煒,旁邊的人就把這個事告訴了陳煒,陳煒直接說:小時候聰明,大了不見得厲害啊。
小孔融牙尖嘴利,直接說:看你說的這意思,你少時候一定很聰明了?
李膺哈哈大笑,作為主人,趕緊緩解尷尬說:這個小朋友你厲害了,以后必定是棟梁之材!
年十歲,隨父詣京師。時,河南尹李膺以簡重自居,不妄接士賓客,敕外自非當(dāng)世名人及與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觀其人,故造膺門。語門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門者言之。膺請融,問曰:“高明祖父嘗與仆有恩舊乎?”融曰:“然。先君孔子與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義,而相師友,則融與君累世通家。”眾坐莫不嘆息。太中大夫陳煒后至,坐中以告煒。煒曰:“夫人小而聰了,大未必奇。”融應(yīng)聲曰:“觀君所言,將不早惠乎?”膺大笑曰:“高明必為偉器。”《后漢書·卷七十·鄭孔荀列傳第六十》
可惜孔融才華橫溢,但是嘴上不饒人的性格小時候已經(jīng)看出來了,后來多次諷刺曹操,最后被曹操以不孝罪名殺掉。
五、陳元方
陳元方是陳寔的兒子,陳寔就是整個東漢時期都赫赫有名的大儒陳太丘。陳紀(jì)字元方,和父親陳寔和弟弟陳諶字季方在當(dāng)時并稱為“三君”。
陳寔有一次和朋友約了某天中午一起出門玩,到了中午朋友還不來,于是陳寔就自己走了。結(jié)果這個朋友才來,這個時候陳元方才7歲,正在門口玩。
朋友就問:你爸爸在家不?
陳元方回答到:等你等了很久,看你還不來就先走了。
朋友很生氣:這是人干的事嗎?和人約好了一起出門,竟然撇下我先走了!
陳元方直接懟他:你和我爸約的是中午,中午不到這是無信,對著兒子罵父親,這是無禮。
這一下說的朋友很尷尬,趕緊下車?yán)愒酱蛩愕狼福Y(jié)果陳元方直接關(guān)門回家了。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世說新語
陳元方再大一點,到了十一歲的時候,有一次去拜見一位袁公。這位袁公估計是聽到這個是個天才兒童,于是就故意問他:你父親在太丘當(dāng)官,不論遠近大家都稱贊他,你父親都干了什么呀?
陳元方回答道:我父親在太丘當(dāng)官,對于豪門強者用品德去安撫,對弱者用仁義來體恤,長此以往,自然治理的很好了。
袁公一看,這說的滴水不漏嘛,這得再加把勁才行,于是袁公又說:嗯,我曾經(jīng)在鄴城當(dāng)鄴令的時候,也是這樣做的,不知道是你爸爸學(xué)的我呢?還是我學(xué)的你爸爸呢?
十一歲的陳元方絲毫不怯場,直接回答:周朝的周公和春秋時期的孔子,這都是相隔幾百年的圣人,他們的所作所為基本都是一致的,所以”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
陳元方年十一時,候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嘗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世說新語-政事第三
才說了五位神童,已經(jīng)三千字了,后面五位神童我們下期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