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權星球專欄— 策略筆記 —
還原交易情景
展示交易邏輯
解讀交易策略
總結交易經驗
作者:富伽馬
來源:期權星球
01心得總結
筆者上周說到了賣方交易的應變及風控思維,再續前言,這周來講講賣方交易中的倉位管理。筆者這輪賣購的虧損較大除了是遇到趨勢突破行情外,還犯了另外一個錯誤,在于倉位管理不當。雖然賣方本身就需要繳納保證金,以致其杠桿大幅弱于買方權利倉,但賣方畢竟是“最大虧損無限”的策略,倉位管控與買方也是同樣重要。以下兩點也是筆者收獲到的教訓:
1、組合保證金制度是把雙刃劍
普通的賣出認購持倉一般需要繳納保證金4000元左右,而筆者這次在賣出認購3.0的基礎上疊加買入認購3.1,組保制度下僅需繳納1000元保證金,策略的資金效率瞬間提高了數倍。在同樣的本金卻可做4倍頭寸的誘惑下,筆者的策略思維也受到了影響且加大了倉位(比如本該只賣出1份認購,但因組保的便利,加倉成了3份認購熊市價差),因而在價格方向上暴露的風險敞口也大幅提高,就跟多數剛進入期權市場的買方交易者一樣,筆者這次沒有管好自己的手,在行情看反的情況下自然付出了不輕的代價。
總而言之,組保雖給組合策略帶來了重大幫助,杠桿增大后,收益和風險都同步放大。
2、當波動率很低時介入賣方交易倉位不宜太高
對單邊賣方的交易者來說,一般來說,如果價格反向變動的同時波動率并不配合,短暫的不利狀態往往是可以忍受的,但兩者若出現共振,對賣方交易者可謂是災難,波動率大幅上升是賣方交易者需要警惕的風險情況。
而當波動率已經來到一個很低且反彈幾率很大的位置時,交易者并非不能介入賣方,但倉位太高的話,伴隨的風險就很高了。那么波動率到底多少才算低?
根據我們自編的波動率指數統計,自2015年50ETF期權上市以來,隱含波動率指數至今的歷史均值是23%左右,而指數在今年11至12月已經來到了不足13,我們呆若木基老師統計得到,這大約處于歷史的10%分位,也就是只有1/10的時間低于或等于這個數值,這說明指數有十分大的反彈空間。
那么同樣標的,同樣只有30天期限的平值認購期權,在13%和均值23%兩種隱波情況下,分別值多少錢呢?策略估計下,大致如下:
就算50ETF價格完全不變,隱波只要從13%上升到23%,賣方交易者也將每張虧損350元,一般的,賣出一張這樣的合約需要繳納約4000元的保證金,這樣的虧損折合約資金占用的9%。
而在本輪賣購策略中,筆者就是在隱波很低的狀態進行了開倉,而且倉位較重,卻又不巧碰到了隱波的反彈,雖然上漲幅度不如以上提到的,但筆者亦然承擔了不輕的虧損。
02標的分析
在元旦降準兌現及中美協議簽訂的集中利好下,市場熱情的火苗瞬間被點燃,50一路上攻到2018年的高點,而上證也一舉突破收復今年3050的缺口。若非元旦后茅臺表現不佳,指數的漲幅仍會更高。
市場的強勢確實出乎意料,不得不說,技術面和基本面環境都發生了改變,但筆者認為過快的上漲并非好事,而50來到了前高,上證來到了長期收斂三角形的頂端,兩者的位置都十分微妙,無論是樂觀的追高還是逆勢而為,所面臨的風險都是巨大的。
目前空倉觀望是上策,若然要追漲,賣沽比買購則相對更安全。
03波動率分析
(數據來源:期權星球,www.7vix.com)
而波動率方面,我們自編的指數顯示,隱含波動率雖然上周暫停了上漲,但本周又再次往上均值回歸,市場的整體風險偏好開始增長。
期權策略交易的實操性強,讀者對期權基礎知識了解有一定基礎后能夠更好理解其中的策略原理,若讀者能有一定的交易經驗,效果將更好。希望本欄目能幫助交易期權的朋友加深對期權策略的理解,但不構成任何投資引導,請讀者對市場及期權投資仍保留獨立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