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 財經 |
幾乎所有人都喜歡巴菲特,但只有小一部分人喜歡索羅斯——他們一個是笑呵呵的鄰家老頭,一個是面帶殺氣的清道夫。
但一個共同點是,他們多年以來的投資業績。即使從銀河系來看地球,也像是黑夜里閃閃發光的標桿。
在投資界,業績才是硬道理。其他只是旁支細節。
所以,當索羅斯退出江湖的消息傳出,依然令很多人遺憾。更重要的是,他成功的方法論,很多人在研究,卻很少人能搞懂。
他曾在倫敦的一個游泳池做過救生員,也在威爾士北部賣過女士手提包。經過很多坎坷,最終才發現了自己的投資天賦。
事實上,他的第一本著作《金融煉金術》在中國才銷售了十幾萬冊,而其中很可能相當一部分讀者從來沒有閱讀超過10頁——那本書語言晦澀得讓你覺得翻譯水平有問題。
他似乎離我們很遠。
幸好兩年前,他在布達佩斯中歐大學做了一個系列演講,才讓我們能夠真正得窺其思想的精華。
眾所周知,在早年的成長過程中,索羅斯深受奧地利哲學家波普的影響——波普認為人類是無法知道真理的,只能不斷地試錯,摸索和接近。
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索羅斯逐漸形成了他自己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為兩點:一個是“易誤論”。即參與者對世界的看法永遠是局部和曲解的。另一個是“相關反射原則”,這些曲解了的觀點可以影響參與者所處的情況,因為錯誤的看法會導致錯誤的行為。
在這個框架里,每一個參與者其實有兩個功能:一個是理解我們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稱之為認知功能;另一個是改變境況使之對我們有利,稱之為操縱功能。
當這兩種功能同時運作時,它們可以相互干預。
當索羅斯把這種理念架構運用到金融市場后,他發現了兩個基本原則。
第一,市場價格總是扭曲其內在的基本因素。
第二,金融市場不是僅單純消極地反映內在現實,它也有能夠影響其所應該反映的所謂基本因素。
索羅斯由此研究出了暴漲-暴跌過程的理論——每個泡沫現象都有兩個組成部分:現實中主導的潛在趨勢,和對這個趨勢的錯誤理解。當趨勢與錯誤理解積極地彼此強化時就引發了暴漲-暴跌的過程。
根據這種獨特地對市場趨勢的理解,索羅斯很多次成功地捕捉到了大趨勢扭轉的關鍵點,造就了他輝煌一生的投資業績。
寫到這里,我又想起了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那句著名的話“市場短期看是投票器,長期看是稱重機”。
你會發現,巴菲特研究的是稱重機,去稱每一個公司的重量,把握低估的買入機會。
索羅斯研究的是投票器。他研究群眾是如何集體投票,將一個錯誤推到極致,并把握其中的扭轉關鍵。
格雷厄姆的一句話,索羅斯用了前半句,巴菲特用了后半句。
三個人,都很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