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革命以來,鐵路迅速成為最主要的交通模式之一。有不少地方也因為鐵路的興建而迅速興起,只用短短的百余年間,就超越了許多歷史悠久的大城。因京漢鐵路的興建,始于北魏,興于明清的漯河,由于優越的地理位置,再次成為了交通樞紐,煥發了新的生機。
漯河
雖然漯河市很年輕,但是,地處中原的漯河卻擁有悠久的歷史,它曾出土過世界最早的樂器——七音骨笛,也曾是《說文解字》的作者許慎的家鄉。近代以來,漯河也誕生了多位革命先烈和開國將領。
蘇進
蘇進,1907年生于河南郾城裴城鎮,由于自幼家境貧寒,1922年,年僅15歲的蘇進加入了馮玉祥的軍隊,并曾在馮玉祥的部隊中擔任連長、馮玉祥隨從副官等職。因從小讀書識字,再加上表現出色,蘇進曾前往日本士官學校學習,學成歸國后,在西北軍26路軍中擔任團副一職。
蘇進
1931年,著名的寧都起義爆發,蘇進參與寧都起義,并率部控制總指揮電臺。起義成功后,蘇進被編入了紅五軍團,并先后擔任團長、師長等職。隨紅軍主力長征到達陜北后,蘇進先后擔任紅軍大學騎兵科科長、中國抗日紅軍步兵學校訓練部部長等職。
蘇進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蘇進先后擔任陜甘寧邊區綏德警備區司令部參謀長、八路軍120師第359旅副旅長、八路軍獨立第二游擊支隊副司令員、東北民主聯軍鐵道司令部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總部炮兵司令部司令員兼炮兵縱隊司令員等職。并率部參加了遼沈、平津、渡江等多場重大戰役。
新中國成立后,蘇進先后擔任了中南軍區特種兵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解放軍炮兵副司令員兼炮兵參謀長、炮兵黨委常務委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2年在北京病逝。
張萬春
開國少將張萬春和蘇進一樣,都是河南郾城人。不過張萬春比蘇進小了七歲,1914年出生。1933年,張萬春參加了紅軍,并在1935年長征期間,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期間,張萬春先后擔任了八路軍115師副營長、新四軍副團長等職,率部參與了百團大戰等戰役。
張萬春
解放戰爭期間,張萬春在第四野戰軍中任職,曾擔任第四野戰軍43軍133師師長。新中國成立后,被授予少將軍銜,曾擔任黑龍江軍區副司令員、旅大警備區副司令員等職,1971年病逝。
張萬春和戰友們
宋盤銘
1933年,湘鄂西蘇區遭遇了極大的困難,紅三軍被迫撤離洪湖蘇區。全軍也由14000余人銳減至不足6000人,三個師被縮編為兩個師,宋盤銘則擔任了主力9師政委。然而,在九師師長,洪湖蘇區創始人之一段德昌被錯誤殺害后,在紅三軍到達四川黔江時,第九師的政委宋盤銘也被夏曦下令殺害。
湘鄂西蘇區
宋盤銘出生于紅色家庭,他的父親宋國甫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黨員。1929年,宋盤銘被黨組織派往蘇聯中山大學學習,并在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學成歸國后,宋盤銘被派往洪湖革命根據地,并先后擔任共青團湘鄂西中央分局書記、紅三軍七師政委、九師政委等職。
湘鄂西蘇區部分領導人
然而,就當根據地發展如火如荼之時,1933年,由于執行錯誤政策,賀龍元帥麾下的四個師級干部居然全部殺害,這其中也包括年紀24歲的宋盤銘,令人無比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