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農夫也瘋狂
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出伏以后天氣依然還會熱的,并且出伏和處暑并不是同一個意思。處暑是24節氣中的第14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2個節氣。處暑即為“出暑”,意思是說炎熱天氣即將要離開了。而出伏是指三伏天結束了,這兩者并沒有什么聯系的。有些年份先處暑,然后才出伏的。有些年份是先出伏,然后才處暑的。這是因為夏至節氣后第三個庚日才入伏,而立秋節氣后第一個庚日是末伏。頭伏和末伏都是十天,而立秋節氣后15天才是處暑節氣,是在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但是出伏的時間每年都是不同的,有早有晚,因此有些年份還沒有到處暑,就已經出伏了。今年就是如此,先出伏,然后處暑節氣才到的。
搞清楚這些了以后,我們再來看看出伏和處暑節氣為什么不是一回事。我們都知道處暑是24節氣之一,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意思是說處暑節氣到了,炎熱的夏天也就將成為過去,酷熱的大暑天到此為止了。而“出伏”則是表示三伏天結束了,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結束了,天氣將會逐漸變得涼快了。“伏”是五行家對季節的另類安排,其中“伏”為“土”,意思是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那出伏以后天氣還熱嗎,要過多久才會涼快呢?
事實上并不是這樣的,無論是先出伏再處暑,還是先迎來處暑節氣然后才出伏,后面的天氣依然還會熱一段時間。換言之無論是出伏,還是處暑節氣后的天氣并不會馬上涼快下來,依然很熱。有些人認為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其一般出現在陽歷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個期間的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又悶又熱,讓人很難受。可即便是出伏了,也并不會就馬上涼下來了,氣溫還是會有一個過渡階段的。但是總體來說,氣溫會有所降低,不會有之前那般炎熱了,尤其是早晚的溫差比較大了。
同時到了處暑節氣以后,也就表示暑氣告一段落,天氣會越來越涼爽。不過在南方一些地區,出伏以后很容易出現秋老虎天氣。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國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該高壓控制下經常出現晴朗少云的天氣,因為日射強烈,所以氣溫回升也很快。出伏以后剛剛感受到一絲絲的涼意,又要熱起來了。
但由于我國地域遼闊,“秋老虎”在各地的表現也是略有不同的,像華南的秋老虎要比長江流域的來得遲,一般推遲2—4個節令。至于出伏以后還要熱多久,這個就不好說了,具體要看秋老虎的表現了。根據往年的情況來看,秋老虎持續的時間一般是7-15天左右,有些年份的極個別地區能持續兩個月之久。像在北方地區一般出伏后一個星期左右就開始降溫了,也就是在8月底或9月初的時候,就不怎么炎熱了。但是南方地區秋老虎持續的時間相對更長一些,多數要等到10月初的時候才算涼下來。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點贊、分享和關注農夫也瘋狂,每天都會為大家免費分享一些農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謝謝大家!(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