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詞創作三過程
田子壬
一個詩人,或詩歌寫作愛好者,在進行詩歌創作時,往往必須經歷如下三個過程:
一是詩眼觀察過程。這里所說的詩眼,不是指詩詞作品中的關鍵字,而是指作者必須要有一雙獵人般敏銳的眼睛,對社會及身邊發生的事物時時注意,留心觀察,一旦發現獵物——詩歌創作的內容,迅捷抓住,緊纏不放。這是寫作的第一過程。
二是詩心思考過程。對社會及身邊發生的事物,作者必須要有寫詩的心思,其最佳狀態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心靈感應,或叫靈感。這靈感,“盡日覓不得,有時還自來”,但不管如何產生,它都是客觀事物作用于作者主觀意識的反映。這也是立意的過程。我們必須待有了靈感和立意之后才可去作詩;沒有靈感和立意,就別“為賦詩詞強說愁”。
三是詩語表達過程。所謂詩語表達過程,就是詩詞作品形成語言文字的過程,也是寫作時的遣詞造句。作者在經過詩眼觀察到詩心思考形成靈感和立意之后,有了明確的寫作意圖和中心思想,就要按照詩詞作品的要求把它訴之文字,但這時不要急于發表,而要反復進行吟嚼修改,力求在茫茫詞海中,找出最適合的字、詞、句來,做到精益求精,并不斷提升立意,這樣經過千錘百煉之后,才能形成一篇較為完美的詩詞作品。
由此看來,一個好的詩人或詩歌寫作愛好者,除了必須掌握全面的詩詞知識外,還必須具備一雙敏銳的詩眼、一個靈應的詩心和一套豐富的詩語。
詩詞作品,既是詩人或詩歌寫作愛好者心靈感應的產物,又是客觀事物的反映,但是歸根結底是客觀事物的反映。這樣從客觀(詩眼觀察的事物)到主觀(詩心形成的思考、靈感和立意)再到客觀(詩語形成的作品),就是詩人及詩歌寫作愛好者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創作過程。
親愛的詩友,你在寫作時是否也經歷這樣三個過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