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進校園的孩子,已經(jīng)不再是一張白紙了
上兩個月的時候,學校組織去我們老師去縣城培訓。我聽了一個專家說過,我們的孩子剛到校園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她說這話的出發(fā)點是好的,希望我們教師呵護好他們的心靈,引導他們成長自我,發(fā)展自我,超越自我,從而有一個幸福的人生。
然而,她“一張白紙”之說,我是不認可的。——又然而,她是專家,我們只是普通的老師,沒有人會提出異議。等她說完了,我們還要報以熱烈的掌聲。
孩子們進入校園的時候,絕對不是白紙一張,而是已經(jīng)有深厚的底色了。這深厚的底色主要來自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現(xiàn)在我們的教育基本都是看教學了,而教學基本是看學生的考試分數(shù)了。單單憑這一點,剛進校園的學生都不是白紙一張了。他們從父母那里遺傳的基因都存在很大的差異。有一些孩子智商高,思維靈活,而有一些孩子智商平平,思維愚鈍。智商高,思維活躍的學生,他們理解能力強,學習起來會很輕松,也容易考出高的分數(shù),而智商平平,愚鈍的學生則相反。這些,都會極大地影響孩子在校園里的學習能力。現(xiàn)在很多所謂的名校,其實就是把智商高,思維靈活的學生,從其他各校挖過來,再把思維差的學生“踢走”。
孩子們一來到這世界上,不是先進入校園的,而是在父母身邊生活著,受父母家人潛移默化的影響,那是一種潛意識的教育。這些教育,對孩子的一生都起著很重要的意義。首先,孩子的性格是在家庭教育下形成的。有些孩子活潑,有些孩子文靜;有些孩子沖動,有些孩子沉著……其次,孩子的行為習慣是在家庭教育下形成的,有些孩子講文明,懂禮貌,有些孩子粗口成臟,隨地丟垃圾,吐痰;有些孩子做事干脆利落,有些孩子做事拖拖拉拉——說到底,孩子的教養(yǎng)源于家庭教育。
說真的,我們教育的實質(zhì)不應(yīng)該體現(xiàn)在孩子的分數(shù)線上,而是在孩子的行為習慣和教養(yǎng)上。孩子是否有正確的“三觀”,獨立的人格,良好的精神等都體現(xiàn)在孩子的行為習慣和教養(yǎng)上。
學校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鞏固與延續(xù)。
然而,在家庭教育下形成性格,教養(yǎng),都會極大的影響著我們的學校教育。現(xiàn)在,在校園里,一些孩子隨地扔垃圾,吐痰,上廁所不沖水;隨意在桌椅上刻畫……這些,與他們的教養(yǎng)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做作業(yè),考試,粗心大意;處理人際關(guān)系沖動……這些,與他們的性格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他們的性格,教養(yǎng),在他們還沒有進入校園之前就已經(jīng)形成了,所以我們不能再用一張白紙來形容或比喻他們。在那底色里,有著不同的智商,性格,教養(yǎng)……都會讓我們的學校教育充滿挑戰(zhàn),或許,也是因為這樣,我們的教育事業(yè)才會如此崇高、偉大。
以愛與青春為名,陪你一路成長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一片荒草照野園
微信號 : mozuning804
就這樣默默地寫著自己的心靈
覺得內(nèi)容還不錯的話,給我點個“在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