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流域發大水,為何不能及時排向大海?
最近,長江干流暴漲,給長江沿岸地區造成非常大的防汛壓力。進入汛期以來,長江干流的水位和流量快速增長。7月3日,鎮江轄區高潮水位已達7.10米,首超警戒水位(7.0米),大通流量53000m /s。7月4日,高潮水位就上漲到了7.34米,大通流量達58300 m /s。
簡單來說,長江上的水,很著急,急著要奔向大海,誰要是攔著路,就直接淹過去然后沖向大海。有朋友想問了,為何長江的洪水不能快速奔向大海,給人們造成巨大的人身財產損失的威脅?我認為主要原因有如下幾點;1,長江流域狀態,便于洪水匯集。長江從西向東流,一路吸收了岷江、赤水、沱江、嘉陵江,烏江、漢江、雅礱江、湘江、沅江、贛江和清江等諸多支流的水量。南北方向支流同時匯集到長江來,這種集中式水系狀態,是最容易造成洪災的。
2,長江流域降雨集中,長江泄洪能力有限。長江上游受到西南季風和東南季風雙重影響,降雨量本身就比較多。關鍵是,長江每年的降雨量一半集中在七八月份。如此集中的水量匯集,讓長江干流承受巨大壓力。長江上中游的分界點在宜昌,海拔僅有60到100米,中下游分界點蕪湖,海拔更是只有十幾米。在數千里的干流上,水位落差只有100米不到,自然泄洪能力很受限制了。
3,長江流域開發較多,人口產業密集。長江流域從宋朝開始,農業開發越來越大。原本的八百里洞庭湖,如今幾乎是洞庭河,原來的千湖之城武漢,水域面積也大大下降。鄱陽湖也有類似情況。這些湖泊具有很好的蓄洪作用,但是都被填作耕地。并且,在長江中下游平原,具有最大規模的城市群和人口密集地。正是因為長江沿岸有巨大的財富,人們才格外重視長江洪水。
4,大量維護造田、泥沙淤積等現象,讓洪水無路可走。人類活動的頻繁,不僅讓長江沿岸損失了大量的湖泊和河道,更多的濕地也被開發和硬化,長江的水域面積減少的太快了。再加上上游攜帶大量泥沙,很容易淤積起來讓河道變得更淺更窄。這樣天災人禍雙重作用下,長江的洪水無路可走,只能從人類和城市的頭頂奪路而走。
5,長江支流水利建設滯后,蓄洪能力不足。解決長江洪水問題,最直接的辦法便是水利設施建設。如果長江各大支流興建更多的水庫進行蓄洪,長江干流的流量有可能大大緩解,長江的安全性也會大大提高。同時,長江中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也要加強,畢竟,泥沙淤積也是造成洪水的重要原因。
長江是我們的母親河,也是我們的黃金水道,同時,長江會發脾氣淹沒城市和農村。善待長江,就是善待自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