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缺水大國,六七月雨季為何不儲存地下水,而是白白流走?
中國是一個很缺水的國家。我國的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占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于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國的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
如此嚴重的水資源不足問題,同時面對的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工業化伴隨的用水量上升,水資源嚴重不足。
到這里,不少人想問,既然我國水資源嚴重不足,為何不在六七月的南方雨季大量儲存地下水?等到干旱的時候,再抽出來用?
乍一想,你會發現,這個主意真不錯。
如果能夠在南方雨季大量涵養地下水,然后在枯水期抽出來使用。不僅可以最大限度解決水資源不足問題,就連最讓人頭疼的水污染問題,也會大量解決。
可是,現實就是,雨季的大量降水,并不能下滲補充地下水。即便是降水成了地下水,想要抽出來使用,也是非常困難。
我國城市化過程中,存在一個非常不好的現象是,一味追求大面積的硬化,鋼筋水泥城市,一旦遇上大量降水,就成了水鄉澤國,嚴重的城市內澇問題,造成交通阻斷、大量車輛報廢、學校停課、工廠停工等。
可是,如果興建大規模的地下管網,往往又會讓絕大多數的地下水通往大江大河,直接流走。
對此,我們提出了“建設海綿城市”的新思路。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
通過海綿城市建設,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實現雨水在城市中自由遷移。
這大概就是降水涵養地下水,減少城市建設對水循環人工干預的最好方法。
可是,海綿城市,并不能解決大多數城市缺水的問題。
我國的缺水問題,主要是兩個問題。在水資源比較豐富的南方,主要問題是水污染問題、酸雨問題等。但是,在水資源本身比較匱乏的北方,問題更多集中在水資源匱乏、城市地下水枯竭等問題。
說白了一件事,我國的水資源匱乏問題,關鍵問題在于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衡。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興建了“南水北調”工程。通過這個工程,長江流域的水資源,大量被輸送到北方,滿足北京、天津等地的水資源使用,同時保護了華北的水生態環境。
截至2020年6月3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已經安全輸水2000天,累計向北輸水300億立方米,已使沿線6000萬人口受益。
通過海綿城市建設讓降水補充地下水,通過南水北調解決時空分布不均衡問題,這兩個措施,應該能夠對我國水資源合理利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至于南方的洪水,我們主要靠退耕還湖,建設水利設施,從而實現水資源的時間調節,夏季儲水防洪,冬季排水防旱。
按照規律辦事,才能解決問題,異想天開是沒有用的。
多有疏漏,請多多指教!我是歷史知事,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