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監測
血糖監測是糖尿病治療的「五架馬車」之一,定期監測血糖,可以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是否理想、治療期間是否有低血糖發生、了解飲食/運動及藥物治療是否有效,并為調整飲食或用藥提供依據。但檢測血糖一定要提醒患者避免下面這些監測血糖的錯誤行為:
錯誤1
檢查前暫停降糖藥
無論是化驗空腹血糖還是餐后血糖,都不宜停藥。化驗空腹血糖時,頭一天晚上的降糖藥物(包括胰島素)應當照常應用;化驗餐后 2 小時血糖時,當餐的藥物(包括胰島素)也應當照常應用。擅自停藥非但不能準確反映真實病情,反而會造成血糖波動而導致病情加重。
錯誤2
檢查前一天故意少吃
有些患者為了得到一個滿意的血糖檢查結果,有意識地在檢查前節食,這樣測得的空腹血糖結果可能比較理想,但卻不能代表平常狀態下的真實血糖水平。醫生會根據患者檢查前是否如常進餐、是否有過劇烈運動、是否抽煙、是否飲用刺激性飲料(如咖啡)等,這樣再來分析檢查結果才真實可信。
錯誤3
在家打完胰島素再到醫院化驗
這樣做其實很危險,一定不能忘記囑托患者要隨身攜帶胰島素筆,在醫院抽完血之后,立即注射胰島素,然后及時進餐。
錯誤4
測「空腹血糖」抽血時間太晚
只有過夜禁食 8~12 個小時后并于次日早晨 8 點之前釆血所測得的血糖才算是「空腹血糖」。超過 12 小時的「超空腹」狀態以及午餐前、晚餐前的血糖都不能稱之為「空腹血糖」,其結果可能因空腹時間太久而偏低,當然也可能偏高(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即「蘇木吉反應」)。
錯誤5
餐后 2 小時血糖=
吃完飯以后 2 小時的血糖?
餐后 2 小時血糖能夠反映患者胰島β細胞的儲備功能(增加糖負荷后機體追加分泌胰島素的能力)以及當餐進食及用藥量是否合適?!覆秃?2 小時血糖」指從吃第一口飯算起,到 2 小時采血所測的血糖值。
錯誤6
血糖監測只查空腹血糖
糖尿病在發病之初往往是先是餐后血糖升高,而后才出現空腹血糖升高,檢測餐后血糖有助于早期發現糖尿病;與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升高與糖尿病大血管并發癥的關系更為密切,危害更加嚴重,嚴格控制餐后高血糖,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發癥。
錯誤7
「空腹血糖」偏高忘記加測凌晨血糖
空腹高血糖的原因既可能是由于頭天晚上降糖藥(或胰島素)用量不足所致;也可能是由于降糖藥用量過大,夜間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所致。
這兩種情況的臨床處理截然不同,前一種情況需要增加降糖藥用量,后一種情況需要減少降糖藥用量。因此,對于空腹血糖高的患者,一定要加測夜間凌晨血糖,以便區分究竟是那種原因引起的空腹高血糖,而不可貿然增加藥量。
錯誤8
血糖監測一勞永逸
血糖監測應當經?;?,對于病情較重、血糖波動較大的患者,往往需要一周選擇兩天,測全天的「血糖譜」,包括空腹(或三餐前)、三餐后、睡前及凌晨 3 點的血糖。若病情穩定,一周選擇一天,檢測一下空腹及餐后血糖就可以了。
錯誤9
用「自我感覺」代替「血糖監測」
由于個體差異的關系,每個人對血糖變化的敏感性是有差別的,血糖高低有時與自我感覺并不完全一致。因此,自覺癥狀輕重并不能準確反映患者血糖的真實水平。
錯誤10
不注意定期監測「糖化血紅蛋白」
「隨機血糖」反映的是采血當時的即刻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紅蛋白」則可反映最近三個月來的平均血糖水平,兩者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前者受某些偶然因素(如飲食、睡眠、感冒發燒等)的影響較大,而后者不受偶然因素的影響,可以更加準確客觀地反映最近2~3 個月血糖控制的總體水平。
專家介紹
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內分泌科學科帶頭人,醫學博士.2007年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內分泌專業博士畢業,2009年赴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臨床醫療中心內分泌科研修。主要從事糖尿病、糖尿病慢性并發癥及骨質疏松癥的發病機制及治療研究,擅長糖尿病、甲狀腺疾病、骨質疏松癥的臨床診斷和治療。
武漢市第三醫院首義院區內分泌科學科帶頭人,現任湖北省糖尿病學員委員,武漢市內分泌代謝病專業委員會委員。曾在上海瑞金醫院內分泌研究所進修、學習。主治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發癥(糖尿病足、糖尿病合并心腦血管疾病等)、甲狀腺疾病、內分泌高血壓、骨質疏松及各種老年性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