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
離畢業禮還剩下沒多少天,快將與澳大、老師和同學們分別,應屆畢業生之間彌漫著一股依依不捨的情緒。於是,他們決定寫一封信給四年前剛上澳大的自己……
你好,四年前的黃曉薇:
在你的大學時光裡,你到了一個容忍你、鼓勵你和給你美好舞臺的地方——澳門大學。
這裡讓你成長,但不會讓你磨損;讓你成熟,但不會令你無聊世故;讓你遠飛而不是對你抱以嘲笑。
有一段詩,我一直希望你早點知道:
「你擁有青春的時候,就要感受它。不要虛擲你的黃金時代,不要設法挽救無望的失敗,不要把你的生命獻給無知、平庸和低俗。那些都是這個時代病態的目標、虛偽的理想。活著!把你寶貴的生命活出來。什麼都別錯過。」
——來自未來的黃曉薇
給18歲的我:
大學四年,就在上學和校隊訓練中度過。與你想像中的青春熱血不一樣。澳大有很多機會讓我出外比賽。一開始新奇有趣,但後來獲得全國大學生武術賽的第一名及全校最佳運動員獎時,其實內心沒太大波動。
若說當中最難忘的,莫過於遇到能交心的室友,我們一起旅遊,看過很多壯麗景色。偶爾遇到班上的同學,一聲問好後,欲言,又止;欲說,還休……說不上失落,但對此終究有些遺憾。
眨眼來到大學最後一個春暖花開的季節,歷經四年的春夏秋冬, 春雨綿綿不斷撫平我的輕浮急躁,夏蟬交織伴唱喚起我的志氣高昂,秋月如水照得我的心更柔軟細膩,冬風狂呼吶喊告訴我應無所畏懼。歲月靜好,過去是有些不捨,只望未來的自己越來越好,不留遺憾。
——韋佩程
親愛的何宇雯:
你很幸運,來到澳大,並進入榮譽學院。這四年間你在學業上獲得十分優異的成績,有幸到美國密歇根大學羅斯商學院交換。你得到書院院長和導師的悉心教導,並遇到一班與你並肩奮鬥的朋友;更重要的是,你遇到了一生摯愛,願意和他相守一生。
如果現在的我能變成你,我必定會更早確立目標,利用大學四年好好地努力,跨出舒適圈。就算知道很多事情終究得靠一點運氣,還是要守著那份堅持到最後一秒的信心。無論結果如何,現在的我都不會忘記回報你一個暖暖的擁抱。
你將會碰到很多挫折及一些失敗,但希望這封信可以帶給你能量。感謝你的自律,感謝你所做的一切選擇和努力,成就了今天的我。
——四年後的你
五年前的譚知微:
恭喜你成為澳大中葡雙語法律系學生及曹光彪書院院生!你在大二時將擔任澳大學生會會員大會主席團秘書。往後這五年的點滴都將讓你十分難忘,除了專業的課程學習外,大學和書院經常為我們舉辦許多有意義和多元化的講座和活動,拓展了你的視界,讓你有機會知道在不同領域有著卓越成就人士的人生經驗和心得,而在學生會中也讓你學習如何為學生服務和在團體中與各成員一起合作,一起進步。
我想告訴你,在大學裡你不會有甚麼遺憾,快將畢業的你只覺得自己很幸運能成為澳大學生,期望未來能夠運用在大學裡打下的紮實法律基礎,為澳門奉獻出一點力量。
——譚知微
十八歲的陶志威你好:
我想告訴你,在未來四年裡,令你最難忘的就是參加蔡繼有書院啦啦隊。經過大家不斷努力,今年成功取得五連冠,其實勝利是其次,最重要是你在啦啦隊裡認識到一群很好的朋友。此外,你也會很慶幸在榮譽學院裡認識到一群隨和又沒架子的學霸朋友。
如果當初你沒有選擇澳大,我就不會有這些美好難忘的回憶。我可以很自豪的說我的大學生涯是沒有遺憾的。
你記得要在畢業前感謝啦啦隊全體隊員、跳舞導師及書院導師的支持和鼓勵,亦要謝謝英文系的教授的悉心教導及為我畢業後繼續升學給予很多意見。加油!我會向成為語言學學者之路邁進的。
——陶志威上
剛剛考上澳大的陳英林:
回想大學四年,最慶幸你有勇於嘗試,接受挑戰。剛入學的時候,你不清楚自己喜歡做甚麼,適合做甚麼,長處在哪裡,就大膽嘗試了不少新事物,例如加入了內地學生會,參加辯論比賽等,後來又積極地尋求實習、交流等機會。這些都是全新的挑戰,讓你從中知道了自己的喜好和長處,增強了能力和自信,可以說是一個探索自我,突破自我的過程。
這都要感謝澳大給了你廣闊的平臺,為你提供了各種嘗試的機會。現在回望過去,當然也有一點點遺憾,如果你當初更早規劃畢業後的發展,現在我就有更大的自主權決定未來的去向了。
——陳英林
致十八歲的我:
四年的大學生涯,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悄悄然的來到了故事的最後段落。上大一的你將有點渾渾噩噩、懵懵懂懂,只顧著在學業上衝刺,不過你之後會遇到很多良師益友,他們讓你的大學生涯碩果豐盛,別具意義。
大一時,你報名參加了由羽毛球會舉辦的「澳大盃」,機緣巧合下成為了球會內閣,亦成為了書院球隊成員。大二時更有幸成為了球會會長,同年亦選拔成為了龍舟隊成員,經常出外比賽為澳大爭光。大三時更任書院助理照顧院生。
畢業時你記得要感謝各位同儕與澳大老師們所給予你的機會和鼓勵,讓四年後的你面對挑戰和困難時勇於踏出每一步。
——陳嘉賢
十八歲的何卓愉:
見字如面。
十八歲的你,一定沒想到時間過得這麼快吧?在澳大這四年,你會像一個陀螺,忙於學業,忙於參加書院院生會、葡語辯論隊等學生組織,忙於實習,會經歷焦慮和失敗,忙得團團轉,但這一切都是有意義的。你會在榮譽學院和學生組織中,收穫珍貴的友誼,和優秀的人並肩作戰;你會參加許多辯論比賽,不知不覺提高葡語能力;大三時你會去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交換學習,在古老的學校裡,瞭解到這語言背後的含義。
「以夢為馬,歲月易逝,不負韶華」,朝著你的理想前進吧,我不後悔你做的每一個決定。
願你勿忘初心,共勉。
——來自未來的你
致十八歲的鍾惠幸:
很想讓你知道,你是幸運的,因為在大學四年裏,你不僅加入了澳大管樂團,擔任雙簧管樂手,更是呂志和書院院生會內閣和室內樂學會創會成員之一。更重要的是,你在探索中找到了自己的目標和夢想:成為一名中學數學教師。
我要對這些人說聲謝謝:謝謝身邊圍繞的天使們始終支持你幫助你;謝謝家人給你空間發掘多方面的自己;謝謝澳大的良師益友熱誠的為你指引方向,給你懇切的教導;更要謝謝你對未來迷茫又充滿期待,但一路懷著滿心英勇,才成就了現在的我。
最後,希望你能勿忘初衷,保持感恩之心,學會珍惜當下,我們四年後不見不散!
——鍾惠幸
四年前的我:
我想告訴你,任職呂志和書院院生會會長期間,你將累積很多辦活動的經驗和得到很多難忘回憶,你會熬夜與夥伴邊籌備活動邊暢所欲言聊天,辛苦但快樂。
大二那年,院生會在辦活動上作出很多新嘗試。如果能讓我回到當時,我會更加把勁動員更多學生加入院生會,以及與志同道合的人投入更多時間發掘有創意的活動。在團隊建設方面,我不但會更注重夥伴們的意見,也會更注重他們的受壓能力,優化整個院生會的運作。
最後,我想對你說:別想太多,要活在當下,想做甚麼就做甚麼,應該多嘗試新事物。
——范賢
信件收集及整理:校園記者譚婉珊、何家進、林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