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村生產力的重要基礎。《意見》指出,重慶市·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滿足廣大農民對機械化生產的需要為目標,堅持全程全面深化與分類分段突破并舉、農機農藝融合并行、提升機械性能與改造農田宜機條件并重、裝備大中型機械與裝備小簡新型機械互補,依靠技術進步與體制機制創新互促的策略路徑,推動全市農機化后發跨越和農機裝備產業高質量轉型,走出一條具有丘陵山區特點的農業機械化發展之路,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隨著重慶市·農機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到2020年,重慶市·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中的薄弱環節“無機可用”問題將基本解決。農機裝備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力爭產值達到90億元。農機社會化服務領域會加快拓展,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1500萬千瓦,全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52%。
到2025年,農機科技創新將取得重大進步,農機適用性進一步提高,農機裝備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先進新型農機裝備研發制造基地基本建成。農機裝備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農機裝備品類不斷完善,重點農機產品和關鍵零部件實現協同發展,產品質量可靠性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產品和技術供給基本滿足需要,力爭產值達到150億元。千萬畝高標準農田“宜機化”配套改造加快推進,水稻、油菜等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技術全面成熟,柑橘、榨菜、茶葉等特色產業重點和薄弱環節機械化實現重大突破,設施農業裝備、生產和運行水平大幅提升。2025年,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2000萬千瓦,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力爭達到60%。
基于此,《意見》明確了六個方面的任務舉措。一是加快推動農機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建立農機裝備創新體系、推動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推進農機制造全產業鏈協同發展、加強農機裝備質量可靠性建設。二是切實改善農機作業基礎條件,大力推進農田“宜機化”改造、改善農機作業配套設施條件。三是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發展,強化農機農藝融合、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動農業機械化全面發展。四是大力推廣先進適用農機裝備與機械化技術,提高農業機械化創新能力、加強新機具新技術示范推廣。五是積極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推進農機服務機制創新。六是加強農業工程和農機技能人才培養,健全新型農業工程人才培養體系,加強農機技能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