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分享了湖北中醫藥葉松教授用他自擬的葉氏消脹湯治療脾胃濕熱型腹脹的臨床醫案。
今天,我打算在北中醫北辰博士話中醫原創好文第15期文章中,再分享一個脾胃氣虛型腹脹用厚樸生姜甘草半夏人參湯治療的醫案,到這里關于腹脹的中醫中藥治療的經驗分享就結束了,明天的內容將目光轉向腸胃疾病的另一個常見病胃食管反流病的中醫治療經驗分享。
我們已經知道,到目前為止,現代醫學對單純功能性腹脹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也缺乏療效確切的治療方案,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全消化道胃腸動力藥,如莫沙必利等治療。
西醫上的功能性腹脹的臨床表現與傳統中醫上的“痞滿”相似。
在實際的臨床實踐中,我們發現脾胃氣虛型功能性腹脹,也比較常見。
厚樸生姜甘草半夏人參湯出自東漢醫圣張仲景的《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原方是用以治療“發汗后,腹脹滿者”。
這個疾病的病機為不該發汗而發汗,或發汗太過,從而傷害脾氣。
脾司運化轉輸而主腹。
汗后脾虛,運輸無權,或生痰濕,使氣機壅滯,則腹脹滿。這個腹脹特別符合脾胃氣虛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機。
脾虛氣滯引起的腹滿,其治若單用補益劑,則有助滿生濕之弊;單用行氣散結法,又恐更傷脾氣,不利轉輸,故宜消補兼施,宜用厚樸生姜甘草半夏人參湯。
道理說完,治療效果如何?下面分享一個臨床醫案。
為了驗證厚樸生姜甘草半夏人參湯治療脾胃氣虛型腹脹的臨床效果,廣西中醫藥附一院的梁堯等醫生選取了2007年5月~2009年11月門診或住院患者95名,隨機分為兩組。
治療組65名,其中男性患者22名,女性患者43名,年齡分布在26~68歲,病史最長的5年,最短的有半年。
對照組30名,其中男12名,女18名,年齡分布在22~65歲,病史最長7年,最短的1年。
這95名患者都符合西醫上的功能性腹脹和中醫臨床上的脾胃氣虛型腹脹,主癥:感覺腹部飽滿、脹氣,勞累后加重;納差而飽;;大便溏軟;舌質淡,舌體胖有齒痕,苔薄白或白膩。次癥:噯氣不爽;口淡不渴;頭暈乏力;脈細弱。
治療方法:
治療組:用厚樸生姜甘草半夏人參湯治療,組方(對組方感興趣可@北辰中醫博士回復“厚樸生姜甘草半夏人參湯”這幾個字有驚喜)由厚樸、人參、生姜、半夏、炙甘草組成。并根據臨床辨證及隨癥加減:兼食滯加焦三仙;腹脹明顯者加大腹皮。每日1劑,水煎溫服,早晚分2次服,連用4周。4周為1個療程。
對照組:予莫沙必利片口服,每天3次,4周1個療程。服藥前后記錄患者的癥狀變化及不良反應。
治療結果:
治療組65名,治愈36名,顯效19名,好轉6名,無效4名。
對照組30名,治愈11名,顯效8名,好轉2名,無效9名。
從治療結果看,中藥組顯著好于西藥組。
采用厚樸生姜甘草半夏人參湯治療脾胃氣虛型腹脹,是因為它能健脾溫運、寬中除滿。
方中厚樸味苦性溫,善于下氣行散,除胃中滯氣而燥脾,泄滿消脹最宜,故重用為君,重用辛溫之生姜、半夏為臣,前者宣散通陽,行胃中滯氣,后者開結豁痰,除胃中逆氣,兩者與厚樸配伍,辛開苦降,消脹除滿。
再輕用人參、甘草為佐,補氣益脾并防理氣藥傷正。
厚樸生姜甘草半夏人參湯之用,貴在藥味用量上的比例,臨床實踐證明,凡遇脾虛氣滯之脹滿癥,若厚樸、生姜、半夏用輕,但人參、甘草用重,或加入壅滯之白術,常致病情加重。
反之重用厚樸、生姜、半夏,輕用人參、甘草,才能取得滿意效果。
同時應注意本方是為脾氣受傷轉運失常所引起的腹脹滿癥而設,并不能通治其他腹脹癥狀,其他證型的功能性腹脹須應用其他方法治療才會取得好的效果。這個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