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作業時,母慈子孝,
寫作業時,雞犬不寧。
孩子寫作業沒效率,拖拉,家長的頭痛頑疾
我和10個家長聊天,9個發出這樣的聲音:
“我家孩子作業太磨蹭,拖拖拉拉的。”
“每天寫作業,一會摳摳這兒,一會弄弄那兒。”
“我真的服了你了都,玩手機打游戲,你怎么不磨蹭”
…
我愛女小芳,一13歲小姑娘,一天樂呵呵地炫耀:
“爹爹~~我寫作業只用了2個沙漏,無敵是多么寂寞~”
當時我的靈魂三問:
曾經,凌晨1點趕作業的,是誰?
曾經,寫作業時精神渙散,一臉生無可戀的,又是誰?
難道,我給的法子,奏效了?
“抄答案,也沒那么快吧?”
“老爹滾粗!”
“將將將~叔的法寶,作業的干活,大大的有!”
我給乖女兒小芳用的方法,很簡單;
“沙漏計時法”,那要如何做呢?
我建議先購買,一個20分鐘計時的沙漏,
大小啊,款式啊,可以按照個人喜好而定
20分鐘計時的沙漏,用完后5分鐘讓孩子休息
這里也會有家長疑惑:
“為什么計時一定要用沙漏呢?”
“手機計時和鬧鐘計時不行嗎?”
我的回答:“不行。”
鬧鐘會“滴答滴答”響,
手機又是分心大頭,都是讓孩子分心的因素
我發現很多家長啊,看到新的教學方法,
我估計你,現在迫不及待的拿給孩子,最后孩子往往不感冒。
家長的老大難:
“聽了很多方法,卻教不好孩子”
我認為很多情況下,都是缺少這一步。
請試著與孩子講述方法的目的:
“目的是讓你輕松一點,寫完作業,好讓你去玩兒”
“你作業也算媽媽一份,小沙漏,幫大忙”
....
從心理上給孩子傳遞信心,方法是關懷與幫助,而不是來自父母的命令
你要與孩子說明,有了它,寫作業再也不怕了
孩子每天回家,作業類型少不了
提高寫作業效率,作業分類也是必要:
1)將作業以數字或顏色排序,作業量越高排的數字越大;
2)讓孩子自己估計,計劃完成作業,要幾個沙漏;
3)記錄孩子實際完成作業,要幾個沙漏;
可以參照以下的表格:
當然,你的顧慮,跟其他家長相似:
“孩子對時間沒觀念,他怎么估計”
“我認為孩子應該要幾個沙漏”
“孩子不回去做的”
其實,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有效率、有條理、有時間的完成作業
通過這個方法,可以讓孩子明確、清晰地知道:
“哦~我寫語文原來只用了1個沙漏”
“數學作業用2個沙漏才能完成,我下次應該更快”
如此,孩子對時間的感知更加深刻,作業條理越來越強
孩子求學的過程中,作業肯定不止一次
你肯定也擔心:
“孩子就三分鐘熱度,沙漏就用了幾天”
“總是要我逼她,丫頭才肯這樣寫作業”
......
諸如此類的問題,原因是,家長缺少鼓勵
我始終堅信,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家長自我完善的過程,
好的學習方法,不是讓你置身事外,而是參與成長
少責難,多鼓勵:
“今天媽媽也用了沙漏工作,發現還剩2個沙漏,你剩下幾個呢?”
“喲,上次寫完作業用了4個沙漏,今天只用了3個,不錯嘛”
“比看看今天,誰剩的沙漏多”
就每天多幾句鼓勵,讓孩子認為你也身在其中,你與孩子并肩作戰。
注意事項:
這些剩余沙漏可是孩子的辛苦費,讓他們自個兒支配吧
作業期間,給孩子點水果和小零食,很多家長都做過
但,這樣真的會造成孩子分心
聽歌寫作業效率高,是民間傳言,
別讓孩子,找到一個分心的理由。
求學路千萬條,恒心唯一條,堅持方法,孩子才會有所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