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教師之魂
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句話,肯定了教師的重要性。因為教師是學生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人。教師的思想、信念、道德、態度、儀表和行為等方面,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成長產生著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和教育作用。可以說,師德高尚的教師是學生人生成長的導師。在三十多年的教育教學生涯中,我深刻地認識到:師德的內涵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也就是教師這個特殊的社會角色在職業活動中所遵守的行為規范和應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修養,而師德的外在表現就是教師的作風。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具備良好的師德師風形象,才能學為人師、行為楷模。因此,師德,是教師之魂。
在當前形勢下,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教師隊伍中有一種浮躁的心態。這種浮躁實際上是一種對教學、對自身、對學生不負責的態度:表現在專業發展上就是不“真”,表現在教學上就是不“實”,其結果是自己得不到發展,學生不能健康成長,既毀了自己,又貽害他人和社會,因而也就談不上“為師”;在職業精神上表現為華而不實,滿足一知半解;怨天尤人,個人主義膨脹;脫離實際,不愿踏實做事;敷衍應付,整日得過且過;弄虛作假,熱衷歪門邪道,因而也就談不上“立德”。所以,師德不僅是教師個人問題,也是教師群體問題,即風氣問題。個人師德不好,雖然有時會在小范圍里造成“一個臭雞蛋毀了一鍋湯”的壞影響,但畢竟還只是小范圍的事。如果教師群體風氣不好,特別是與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沆瀣一氣,那么,其危害性就大了,這時的師德問題就會演變為整個教育行業的行風問題-----教育行業的不正之風。可以說,師風正,可以帶動行風,行風正,又可影響世風。因此,為人師,不僅要對學生負責,也要對自己負責,更要對社會負責。任何時候,倡導教師樹立高尚的師德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怎樣才能樹立高尚的師德呢?下面,談一談自己在近20年的教育教學中的一些粗淺的認識和理解。
俗話說:干一行就要愛一行。作為教師,要有愛崗敬業精神。愛崗敬業精神作為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規范,是師德的核心內容,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教師道德規范的思想前提。教師只有具備了愛崗敬業精神,才能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廉潔從教、為人師表、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愛崗敬業既是教師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也是所有教師實現自我價值,獲得個人滿足,完成人格升華、實現個人利益的有效社會途徑。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應把“愛崗敬業鑄師魂”作為加強師德修養的一個重要主題,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適應時代需要,完成教書育人的重任。
教師要做到愛崗敬業,首先就應該熱愛教育,熱愛學校。從踏上三尺講臺的那一刻起,就要樹立終身從教的堅定的事業心,只有我們真正做到甘愿為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而自覺投身這種平凡工作,對教育事業心存敬重,甚至可以以苦為樂,以苦為趣,才能產生巨大的拼搏、奮斗的動力。我們承認,教師的勞動是平凡的,教師的生活是清苦、清貧的,但教師在知識結構的盡善盡美方面有自求自得的充實感,在精神寄托方面有育天下英才的自豪感,在思想、信息、交流方面有“究天下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獨立感,在人際溝通方面有師生相處融洽、諧和的親切感。其實,靜下心想一想,當我們通過自身的努力工作,使無知的玩童變成了優秀學生,使迷惘的青少年成為祖國的棟梁時,我們會感到十分欣慰,甚至是驕傲和自豪。人的一生是應該有個明確的目的,為理想而奮斗,雖苦但樂在其中。所以,熱愛教育事業,關心學校,關注學生的發展,這是每個教師都應具備的。在實際工作中,珍視為人師表這份榮耀,嚴格要求自己,才能贏得學生的愛戴,家長的信賴和領導的認可。
其次要熱愛學生,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熱愛學生。這是教師所特有的一種寶貴的職業情感,是良好師生關系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堅實基礎。教師對學生的愛,與一般的人與人之間的愛有所不同。它不是來源于血緣關系,也不是來源于教師的某種單純的個人需求,而是來源于人民教師對教育事業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責任感,來源于教師對教育對象的正確認識、滿腔熱情和無限期望。因此,師愛是一種充滿科學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愛。教師越是滿懷深情地去愛學生,就越能贏得學生對自己的愛,良好的師生關系就越能迅速地確立起來并得到健康的發展。這種愛的交流是學生成長的催化劑,它可以有力的把學生吸引到教育過程中來,成為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動力,推動學生朝著培養目標所指引的方向攀登。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我一生中最主要的東西是什么呢?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熱愛兒童。”可見,樂于把愛奉獻給全體學生是我們必備的道德素質。熱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尊重學生的個性、愛好和隱私。只有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才能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培養出人格健全的學生。任何簡單、粗暴、片面的做法,都可能給學生帶來消極的影響。因此不允許教師粗暴批評、壓制、體罰、訓斥、辱罵、諷刺學生。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就要用熱情的話語鼓勵他;當學生受窘時,不妨說句解圍的話;當學生自卑時,別忘記用他的“閃光點”燃起他的自信心;當學生痛苦時,應盡量設身處地地說些安慰話;當學生犯錯誤時,換個角度想一想,假如自己是犯錯學生時需要聽哪些話。對學生要有友善的態度,與學生交談常要換位思考,使學生從心底里體會到,老師的所作是為了學生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只有堅持這樣做,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樹起良好的師德形象。
其三,要面向全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面向全體學生就是要給予全體學生同樣的關心和指導,同樣的鼓舞和期望,作為教師應該公正、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滿足他們求發展、求進步的需要,使學生從教師的行為中看到希望,受到鼓舞。即使是最差的學生也有他的閃光點,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要一分為二地看待每一位學生,努力尋找適合各自特點的發展方向,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身體素質好但成績較差的同學,就鼓勵他們在體育運動方面多下功夫,有特長的學生,就幫助他們選好目標,在學好文化課的同時學好專長,真正讓每個學生都找到自己的發展之路。因為我們培養的跨世紀的人才不僅要有扎實的科學文化知識、較高的思想品德、文明的行為習慣和良好的心理品質,還應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著眼未來,面向現代化,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打好基礎。在教育實踐中,要把教會學生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審美、學會健體、學會勞動等有機地統一起來,同等重視文化課和活動課的育人功能,把理論和實際、動腦動手結合起來,把課內外、校內外教育結合起來,使學生的知、情、意、行和諧統一,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課堂上,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地獲取知識,并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更要在課內外注重言傳身教,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行和行為習慣。
其四,要身正為范,塑造人格魅力。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以自己的模范品行來教育和影響學生。在教育中,教師應當把對學生真誠的愛,用美好而禮貌的語言表達出來,只有語言文明,才能取得學生的信任和良好的教育效果。古人說:“慧于心而秀于言。”教師語言美,則其心必然善良而正,必然追求自身的道德修養。同時,教師的儀表是教師精神面貌的外在體現,是其內在素質的反映和個人修養的標志,對學生具有強烈的示范作用,所以教師應做到舉止穩重端莊,著裝整齊清潔。可以說,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學生成長的重要保證,教師的人格之光對學生心靈的燭照深刻且久遠,甚至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現代教育,要求教師具有現代人的素質和高尚的人格,要有知識淵博的學者形象,要有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要有堪為師表的高尚品德。
總之,我們應做到熱愛教育、熱愛自己的學校;熱愛學生,建立良好師生關系;面向全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身正為范,塑造人格魅力。應把“愛崗敬業鑄師魂”作為加強師德修養的一個重要主題,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適應時代需要,承擔教書育人的重任。
史煙飄過,回看今天。師者為師亦為范,學高為師,德高為范。走上三尺講臺,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臺,為人師表。教師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更是莘莘學子們的道德基因的轉接者。因此,師德,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讓我們要用自己的汗水、心血和智慧,去精心澆灌祖國的幼苗和花朵,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不斷加強師德修養,自尊、自重、自強,用自己的無限忠誠奮力托起明天的太陽!讓我們以良好的師德,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