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利潤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把當期收入調少一點,比如明明可以確認收入但不確認,而是掛在預收賬款上,另一個是把當期費用調高一點,比如預提一大筆費用,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損失準備等。有的隱藏是主動的,其目的是為了讓業績看起來更平滑一些,或者是為了壓低股價以便定向增發新股等(定向增發的新股價格不能低于公告前20個交易日市價均價的90%)。有的隱藏則是由于選擇了保守的會計政策而造成的,并非公司主動去隱藏利潤。注意,本文所說的隱藏利潤并不是那種為了偷稅漏稅而去隱瞞真實的利潤,而只是延遲確認利潤,實際上稅務局是知道隱藏利潤這一事實的。
本文分析以下兩家報表上隱藏利潤比較多的公司。
一、格力電器
隱蔽利潤的方式是通過預提大額的費用,主要為銷售返利。會計上對于銷售返利有兩種記賬方法,一種是把返利直接從銷售收入里沖減掉,另一種是不沖減收入,把返利視同銷售,算出各種稅費后計入利潤表的費用。大多數公司采用的是第一種方法,而格力采用的是第二種方法,這樣做可以讓營收顯得更大,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預提銷售返利這個費用來隱藏利潤。從2019年中報中可以看到,格力的預提費用累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已經達到118億。
很多人對遞延所得稅應該比較陌生,為了理解格力的利潤是如何隱藏的,這里先講解一下遞延所得稅的概念。通俗的講,就是會計上認定的繳稅金額與稅務局認定的繳稅金額不一致,造成了有一部分所得稅需要遞延,但這種不一致只是暫時性的,也就是說最終會計上和稅法上的利潤是一樣的。
那為什么納稅金額會有差異呢?主要是會計和稅法對一些經營活動的認定標準不一樣,比如,對于計提的資產減值損失準備,會計上是在計提時就算費用,因而會減少利潤,而稅法上則是實際發生了減值時才能算費用,這樣就產生了會計上和稅法上費用的差異,從而造成所得稅的差異,這個差異有一個專門的科目“遞延所得稅”來記錄。如果稅法上算出來的所得稅比會計上多,相當于企業提前交了一部分稅款,那么這個差額就叫“遞延得所得稅資產”,如前面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例子,就會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當然也有稅法上算出來的所得稅比會計上少,這種情況就會產生“遞延提得稅負債”。
注意,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是不能抵消的,要分開記錄,正如資產和負債不能抵消一樣。
講清楚了遞延所得稅的概念,我們再回到前面格力的那個名叫“已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其它公司的報表里叫“未經抵消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表格,表格中第一列數據叫“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這個就是應納稅所得額的差異,在此基礎上乘以所得稅稅率,就得到了遞延所得稅資產。
相應地還有一個表格叫“已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其它公司的報表里叫“未經抵消的遞延所得稅負債”),里面第一列數據叫“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同樣地用此數據乘以所得稅稅率就得到了遞延所得稅負債。
這里的“已確認的”是什么意思呢?難道還有不能確認的遞延所得稅?是的!有些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如果預計未來無法轉回,就不能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了。比如,對于企業發生的虧損,是可以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并且稅法規定,如果以后5年內企業可以盈利,前面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是可以抵扣所得稅的。但如果你預計5年內還是繼續虧損,那這個遞延所得稅資產就不能確認了,因為都沒有利潤,不需要交所得稅,確認了也沒有地方抵扣啊,所以沒有意義。
關于遞延所得稅,還有很多值得講解的,但本文重點在分析隱藏利潤,所以還是回到主題上來。通過前面關于遞延所得稅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格力2019年中報上有127億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只要以后格力能繼續盈利(這當然是是百分百確定的事情),這127億是可以抵扣所得稅的,這就相當于間接地隱藏了127億的利潤。
二、萬科
隱藏方式有:降低利息資本化比例、以成本法計量投資性房地產。
1、降低利息資本化比例
房地產行業有大量的利息支出,這部分利息支出有一部分是可以資本化的,即計入到存貨的成本里面去。對比一下幾家房地產公司利息資本化金額占利息的比例,就可以知道萬科是這些公司中最保守的。
通過財報附注中財務費用的明細可以看到,萬科2018年實際利息支出141.5億,其中資本化的利息59.6億。
2018年新城控股實際利息支出40億,其中資本化利息為34.9億,注意,新城控制的財務費用明細表中并不能直接看出利息的資本化金額,因為這張表的資本化利息里包括了合同負債中的利息部分,如下所示。
真正的有息負債利息的資本化金額在第46頁披露。
恒大2018年利息資本化金額如下:
融創2018年利息資本化金額如下:
下表是2018年四家公司的利息資本化比例的數據對比,可以看到,萬科利息資本化比例為42.1%,只有其它三家公司的一半,如果按照其他三家公司的比例來處理的話,可以釋放60億左右的稅前利潤。
2、投資性房地產的重估
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方式可以按成本法計量和按公允價值計量,這兩種方式對凈利潤的影響非常大。按成本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和固定資產類似,以初始成本入賬,每年要計提資產減值損失,租金收入計入“其他業務收入”科目,影響利潤表。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不計提資產減值損失,租金收入也會影響利潤表,并且,公允價值的變動也會計入利潤表。下面是幾家房地產公司近三年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可以看到,其他三家公司近三年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占2018年賬面價值的10%以上,按此比例算,萬科近三年的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也應該有50億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