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akotsubo綜合征概述
Takotsubo綜合征又稱心碎綜合征、應激性心肌病、心尖球囊綜合征等。其名稱的由來是該病發生后,心室造影中心室呈現類似日本的捕章魚罐的形狀,因此也有學者稱之為“章魚罐”心肌病。
Takotsubo綜合征最常見癥狀為急性胸痛、呼吸困難或暈厥,心電圖可呈酷似心肌梗死改變,當酶學出現改變時,常誤診為急性心梗(AMI)。在疑似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患者中,大約有1%~3%為Takotsubo綜合征;在疑似STEMI的女性患者中,大約有5%~6%為Takotsubo綜合征。
典型Takotsubo綜合征患者左室中部及心尖部室壁運動障礙,少數累及右心室。其流行病學及病因目前還不明確,情感應激(生氣、驚嚇、爭吵、過度興奮等)或軀體導致的應激刺激(哮喘、過敏反應等)引起交感神經的過度激活可能起關鍵作用。
2.Takotsubo綜合征的診斷
Takotsubo綜合征的臨床表現、心電圖和生物標志物缺乏特異性,與AMI非常相似。目前尚無良好、可靠的非侵入性工具,可用進行Takotsubo綜合征的快速診斷,左心室造影被認為是排除或確診TTS的“金標準”。
《2018 Takotsubo綜合征國際專家共識》指出,出現ST段抬高的患者應進行緊急冠狀動脈造影和左心室造影以排除AMI。非ST段抬高的患者可考慮先采用Inter TAK診斷評分,如表2。概率低(InterTAK≤70分)的患者應進行造影,評分高(InterTAK≥70分)者應考慮經胸超聲心動圖。
另外,急性期Takotsubo綜合征診斷的心臟磁共振標準,包括典型的節段性室壁運動異常、水腫和缺乏不可逆組織損傷的證據(晚期釓增強[LGE])。
3.Takotsubo綜合征的管理
研究顯示,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I)和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斷劑(ARB)與改善患者1年隨訪時生存率相關。由于TTS患者兒茶酚胺水平升高,因此運用β受體阻滯劑進行治療可能是合理的。然而,目前尚無β受體阻滯劑治療可改善患者生存獲益的研究證據。因存在端扭轉型室速風險,因此心動過緩和QTc>500 ms的患者應謹慎使用β受體阻滯劑。Takotsubo綜合征患者常存在精神障礙(如抑郁癥、焦慮癥),此類患者或可在心理學干預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