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卻大同小異。每一個和諧的家庭,都離不開良好的家風傳承。所以說,為人父母,要從小教育子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勸世賢文》中有三句家規,凝聚了古人在家庭教育上的智慧。謹記這三個家規,家庭和順興旺,福氣越來越多!
一、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從我們呱呱墜地開始,父母為我們遮風擋雨,讓我們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從小到大,父母一直是我們堅強的后盾。直到我們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家庭,父母也漸漸老去。很多人開始嫌棄父母啰嗦,對他們的話感到不耐煩,甚至拒絕跟他們溝通。
在一個家庭里,父母是生我養我的恩人,父母的養育之恩一輩子都難以償還。為人子女,我們能做的,唯有盡最大的努力,盡可能回報父母的恩情。
也許因為觀念不同,在很多事情的理解上不盡相同。但也要時刻記掛父母的養育之恩,多點耐心和理解,包容父母的想法。
二、手足之情誠可貴,萬事皆念骨肉親。
在一個家庭里,兄弟姐妹本來是最親密的關系。然而,在現實中經常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彼此關系越來越疏離。甚至,很多人為了爭奪父母留下的遺產,兄弟之間反目成仇,親人變仇人。
俗話說,兄弟不和外人欺。一個家庭如果兄弟之間不和睦,外人會因此看輕你們,甚至隨意欺凌。而如果兄弟齊心團結起來,外人自然不敢隨便欺負。
錢財身外物,骨肉親情才是人世間不可替代的珍寶。在出現分歧的時候,多顧念彼此的骨肉之情,很多爭端也就迎刃而解。
三、丈夫休嫌妻貌丑,婦人不怨夫家貧。
在一個家庭里,夫妻二人的感情至關重要。夫妻之間能否和睦相處,直接影響到家庭的發展,對子女的人生觀造成深遠的影響。
身為丈夫,要體諒妻子對家庭做出的貢獻,千萬不可嫌棄妻子人老珠黃。身為妻子,要體諒丈夫在外打拼的不容易,不能因為貧窮整天抱怨丈夫。如果不能共患難,有怎么能做到同富貴。
所以說,夫妻之間要學會換位思考,懂得體恤對方的不易,而不是互相埋怨。如果能夠做到相互扶持,在逆境中不離不棄,那么這個家庭的福氣會越來越多。
一個家庭,如果能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夫妻和睦,這個家庭的氛圍必定是和樂融融。每一個幸福的家庭,往往都離不開這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