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扁鵲學術,弘揚歧黃絕學-----經絡辨證全國巡講哈爾浜站
從本講開始,給經絡傳承班的同學們說說經絡辨證用藥的技巧,依舊以病案入手來說,希望大家喜歡。
1. 川芎藁本相配伍,散寒止痛入肝經
川芎味辛性溫,辛溫,為血中氣藥,歸肝經,功效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又秉升散之性,能上行頭目,為頭痛之要藥,歷代醫家在頭痛的治療中十分重視,如張元素稱川芎“上行頭目,下行血海,能散肝經之風,治少陽厥陰經頭痛,及血虛頭痛之圣藥也”。朱丹溪認為“頭痛須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經藥。”藁本,性溫,善散風寒,且能祛濕止痛,其氣辛香走竄,對于風寒客入經脈之頭痛、痹痛有佳效。川芎與藁本相配伍,治風寒之邪侵犯厥陰肝經之頭痛最有佳效。
劉,女,43歲。益陽人。2019年5月5日初診:遇冷風則頭痛、咽不適,膝痛,飲冷則吐清水,前額、后頸痛為主,病已3月。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細。
吳茱萸6g,生姜6片,大棗10個,制附片10g,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10g,白芷10g,藁本10g,防風10g,川芎20g。×10劑。
辨證分析詳解:“高巔之上,惟風可到”,遇冷風則頭痛,提示風寒之邪為患。從“肝足厥陰之脈,……上腘內廉,……挾胃,屬肝,絡膽,……循喉嚨之后,上入頏顙,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于巔”看,患者前額疼痛、膝痛、咽不適、飲冷則吐清水,所有癥狀都集中在肝經之上,寒凝肝脈,經氣不暢,則前額疼痛、膝痛、咽不適,肝寒犯胃,飲冷則胃陽更傷,故飲冷吐清水。而后頭病則為太陽經證,蓋“足太陽膀胱之經……上額、交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因此,本病為風寒之邪侵犯厥陰肝經與太陽膀胱二經。故治療以吳茱萸湯散厥陰肝寒,桂枝湯加附片太陽寒邪。更以辛溫之白芷、防風疏散風散寒,以藁本、配川芎入走肝經、溫肝寒、止頭痛。
毛以林,中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大內科主任,國家優秀中醫臨床人才。湖南省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集30余年臨證經驗,著有《道少齋中醫講稿》、《被淡忘的經絡辨證》、《分部經絡辨證理論與實踐》、《火神派熱潮之冷思考》、《疑難危重癥辨證論治24講》、《疑難病證辨治思路詳解》等《步入中醫之門》系列著作,在國內業界有深遠影響。
擅長以純正中醫思維治療擴心病、頑固性心衰、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關節炎、硬皮病、皮肌炎、風濕性關節炎等風濕類疾病和老年性疾病、膝關節退行性病變、神經性頭痛、男性不育等,以及各種內科疑難危重癥。
求診患者遍及全國各地,亦不乏海外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