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 山 虎
【產地分布】常攀援于疏林中、墻壁及巖石上,亦有栽培。分布于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各地。
【采收加工】藤莖部于秋季采收,去掉葉片,切段;根部于冬季挖取,洗凈,切片。曬干,或鮮用。
【藥材性狀】藤莖呈圓柱形,灰綠色,光滑。外表有細縱條紋,并有細圓點狀突起的皮孔,呈棕褐色。節略膨大,節上常有叉狀分枝的卷須,葉互生,常脫落。斷面中央有類白色的髓,木部黃白色,皮部呈纖維片狀剝離。氣微,味淡。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微澀。
【功效與作用】祛風止痛,活血通絡。屬祛風濕藥下分類的祛風濕強筋骨藥。
【臨床應用】內服:煎湯,15~30克;或浸酒。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磨汁涂;或搗爛敷。主治風濕痹痛,中風半身不遂,偏正頭痛,產后血瘀,腹生結塊,跌打損傷,癰腫瘡毒,潰瘍不斂。
【藥理研究】黏液對于口腔、消化道黏膜有輕度消炎作用。
【使用禁忌】尚不明確。
【配伍藥方】
①治風濕痹痛:爬山虎藤30~60克,水煎服;或用倍量浸酒內服外擦。(《廣西本草選編》)
②治偏頭痛,筋骨痛:爬山虎藤30克,當歸9克,川芎6克,大棗3枚。水煎服。(《江西草藥》)
③治便血:爬山虎藤莖、黃酒各500克。加適量水煎,每日服4次,分2天服完。(《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④治半身不遂:爬山虎藤15克,錦雞兒根60克,大血藤根15克,千斤拔根30克,冰糖少許。水煎服。(《江西草藥》)
⑤治風濕性關節炎:A.爬山虎藤莖或根30克,石吊蘭30克。燉豬腳爪,連服3~4次。B.地錦藤莖、衛茅、高粱根各30克。水煎,用黃酒沖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⑥治癰瘡潰爛和蛇傷后潰爛:爬山虎藤120~180克。水煎外洗。(《廣西本草選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