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竇炎是耳鼻喉科常見病,多發于鼻腔和鼻竇黏膜部位[1]。臨床主要表現為流黏膿鼻涕、鼻塞,頭面部悶脹沉重感、嗅覺減退,可有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伴隨癥狀,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西醫常規治療起效迅速,但療效有效,且不良反應及復發率均較高。中醫藥治療慢性鼻竇炎歷史悠久、且療效顯著,在中醫理論中,慢性鼻竇炎屬于“鼻淵”范疇[3]。經典名方作為長期臨床經驗總結出來的有效方劑,以療效確切、安全性高等優勢被廣泛應用于慢性鼻竇炎的臨床治療中,常用的經典名方有麻杏石甘湯、參苓白術散、龍膽瀉肝湯、千金葦莖湯等。中成藥是根據中醫理論由中藥材配制而成的成方制劑,具有療效確切、服用方便、不良反應少等優點,近年來也應用于治療慢性鼻竇炎的治療。本文結合近10年的文獻資料,總結經典名方與中成藥治療慢性鼻竇炎的臨床研究進展,以期為進一步探索中醫藥治療慢性鼻竇炎的作用機制以及新藥研發提供參考。
1 治療慢性鼻竇炎的經典名方
經典名方是歷代臨床醫家經驗的總結,是一個有待挖掘的巨大寶庫。綜述了麻杏石甘湯、參苓白術散、龍膽瀉肝湯、千金葦莖湯、養陰清肺湯、托里消毒散、溫肺止流丹、黃芩滑石湯、補中益氣湯、清化飲等10個治療慢性鼻竇炎的常用經典名方的臨床應用研究進展。
1.1 麻杏石甘湯
麻杏石甘湯出自漢代張仲景《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具有辛涼宣泄、清肺平喘之功,可用于邪熱犯肺、上壅鼻竅之鼻淵。醫者多以加味麻杏石甘湯治療慢性鼻竇炎,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4]。鄧婧[5]觀察了麻杏石甘湯加味(麻黃9 g、石膏18 g、杏仁9 g、甘草6 g、地龍6 g、法半夏10 g、黃芪10 g)治療慢性鼻竇炎的臨床效果。將60例確診為慢性鼻竇炎的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治療組給予麻杏石甘湯加味水煎劑,餐后0.5 h后服用、每次200 mL、每日3次;對照組給予鼻炎舒口服液,兩組均治療2周。治療后治療組患者中臨床控制3例、顯效7例、有效11例,總有效率達到72.41%,雖然稍低于對照組的86.67%,但也體現出確切的療效。
龔曉薇等[6]采用麻杏石甘湯治療小兒鼻淵取得較好療效,將163例鼻竇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給予麻杏石甘湯治療2周,結果31例患兒獲得痊愈、痊愈率達到19.02%,134例患兒通過中醫證候積分表評估為有效、有效率為82.21%,治療過程中無不良反應發生,可見麻杏石甘湯對小兒鼻竇炎具有確切的療效。
1.2 參苓白術散
參苓白術散出自宋代官方發布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是健脾化濕名方,具有補肺健脾、宣肺通竅之功,可用于脾氣虛弱、鼻竅通利失常之鼻淵。王小娟[7]用參苓白術散加味(薏苡仁30 g、山藥30 g、扁豆20 g、茯苓15 g、白術15 g、桔梗10 g、砂仁6 g、蓮子10 g、甘草6 g、石菖蒲10 g、辛夷10 g、白芷6 g)治療肺脾氣虛證慢性鼻竇炎患者,將130例符合要求的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65例),對照組予克拉霉素口服和布地奈德鼻噴霧噴鼻,研究組予參苓白術散加味口服,連續治療2個月后,研究組65例患者中顯效50例、有效1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92%,高于對照組(84.62%)。
陳俊曦等[8]用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慢性鼻竇炎,將確診患者98例隨機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49例。對照組給予鼻內窺鏡手術聯合口服桉檸蒎腸溶軟膠囊,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口服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8周后發現治療組患者中19例治愈、18例顯效、10例有效,總有效率達到95.9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3.67%。經比較,兩組患者的鼻黏膜纖毛輸送率(MTR)、鼻黏膜纖毛清除率(MTC)均較治療前升高(P<0.05),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嗜酸性粒細胞陽離子蛋白(ECP)、腫瘤壞死因子-ɑ(TNF-ɑ)、血清白細胞介素(IL)(IL-2、IL-6、IL-8)、CD8+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基于此,說明參苓白術散加減具有提升免疫力,抑制炎癥反應的作用,對慢性鼻竇炎具有確切的療效。
張偉群[9]用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脾氣虛弱型慢性鼻竇炎術后患者,將符合納入要求的6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0例),兩組均行鼻內鏡手術,對照組術后予靜滴抗生素抗感染,口服桉檸蒎腸溶膠囊,術后3 d用生理鹽水沖鼻,并開始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噴鼻;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術后加用中藥煎劑參苓白術散加味。結果治療組病情完全控制8例、部分控制18例、未控制4例,總有效率86.7%,高于對照組的73.3%。經比較,兩組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癥狀評分均有緩解,且術后4周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術后鼻內鏡下各黏膜形態評分均下降,且治療組術后總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經過參苓白術散聯合其他療法治療鼻內窺鏡術后患者,能顯著改善不適癥狀,增強鼻黏膜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1.3 龍膽瀉肝湯
龍膽瀉肝湯出自清代醫家汪昂的《醫方集解》,具有清瀉肝膽實火、利肝膽濕熱之功,可用于肝膽濕熱、阻塞鼻竅之鼻淵。江曉婷[10]將60例慢性鼻竇炎膽腑郁熱證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口服克拉霉素分散片和桉檸蒎腸溶膠囊,試驗組口服龍膽瀉肝湯(龍膽草3 g、黃芩6 g、梔子10 g、澤瀉10 g、車前草15 g、甘草3 g、柴胡6 g、當歸10 g、皂角刺6 g),兩組均7 d為1個療程。結果治療組臨床治愈0例、顯效1例、有效21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72.41%,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2.07%。說明兩組治療慢性鼻竇炎均有效,但兩組差異無顯著特性。治療組不良反應事件2例,顯著低于對照組不良反應事件8例;比較兩組7、14 d后證候體征,沒有統計學差異。說明龍膽瀉肝湯與單純化學藥組相比在臨床癥狀療效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是其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小于對照組。
李偉利等[11]用龍膽瀉肝湯聯合化學藥治療慢性鼻-鼻竇炎不伴息肉患者,對120符合要求的患者分為聯合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予內舒拿鼻噴霧+克拉霉素緩釋片治療,聯合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龍膽瀉肝湯,兩組均以30 d為1個療程,3個療程為1個治療周期。結果顯示聯合組顯效35例、有效21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3.3%,顯著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80.0%(P<0.05);比較兩組鼻內鏡黏膜形態(Lund-Kennedy)評分和鼻竇CT掃描(Lund-Mackay)評分,治療后兩組評分均顯著下降(P<0.05),且聯合組下降幅度顯著大于對照組(P<0.05)。說明龍膽瀉肝湯聯合西醫治療能顯著提升慢性鼻竇炎的臨床療效。
1.4 千金葦莖湯
千金葦莖湯出自《備急千金要方》,主要用于清熱排膿、活血化瘀,可用于痰熱壅肺、通降失常之鼻淵。李偉萍[12]用千金葦莖湯治療慢性鼻竇炎,將符合要求的10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予阿莫西林、潑尼松等藥物治療,并給予1%麻黃素生理鹽水滴鼻,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上千金葦莖湯(葦莖30 g、冬瓜仁30 g、薏苡仁30 g、桃仁10 g、桔梗10 g、魚腥草10 g、龍膽草10 g、白芷10 g、金銀花10 g、甘草5 g,隨證加減)。結果顯示,觀察組治愈5例、顯效24例、有效20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8%,顯著高于對照組84%(P<0.05);比較6個月后的復發率,觀察組復發率5%,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12%(P<0.05)。說明千金葦莖湯能有效治療慢性鼻竇炎,降低復發率。
李博聿[13]用千金葦莖湯合排膿消腫的薏仁附子敗醬散治療慢性鼻竇炎,將符合要求的108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4例),對照組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噴霧,觀察組予苡仁附子敗醬散合千金葦莖湯治療,兩組連續治療12周。結果觀察組顯效38例、有效13例、無效3例,臨床顯效率70.4%,顯著高于對照組44.4%,無效率(5.6%)明顯低于對照組(18.5%),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治療后均明顯減少,且觀察組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說明,薏苡附子敗醬散合千金葦莖湯相較于單純的西醫治療能較明顯改善慢性鼻竇炎患者臨床癥狀。
1.5 養陰清肺湯
養陰清肺湯出自《重樓玉鑰》,主要作用是養陰清熱潤肺通竅,可以用治療陰虛火滯于鼻、開竅失常之鼻淵。齊同飛等[14]用養陰清肺湯聯合化學藥治療陰虛內熱型慢性鼻竇炎患者80例,隨機分為試驗組(36例)和對照組(44例),對照組在常規治療(洗鼻鹽沖洗鼻腔,丙酸氟替卡松鼻噴霧噴鼻)基礎上予桉檸蒎腸溶膠囊,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予養陰清肺湯加減(生地黃15 g、麥冬15 g、白芍15 g、牡丹皮10 g、川貝母5 g、玄參15 g、百合10 g、甘草5 g、石菖蒲10 g、辛夷5 g、皂角刺10 g、白芷10 g),連續治療2個月后試驗組痊愈10例、顯效13例、有效5例,無效8例、其總有效率89.19%,高于對照組的77.78%(P<0.05)。比較兩組鼻黏膜纖毛清除功能,治療后糖精清除時間(SCT)降低、MTR和纖毛清除率(MCC)明顯升高,且試驗組SCT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MTR、MCC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治療前后鼻氣道阻力和鼻功能,兩組鼻氣道阻力均明顯降低(P<0.01),且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因此認為在西醫常規治療基礎上,養陰清肺湯加減聯合桉檸蒎腸溶膠囊能更好地促進陰虛內熱型慢性鼻竇炎患者的鼻黏膜纖毛清除功能,降低鼻氣道阻力,改善臨床癥狀,提高臨床療效。
1.6 托里消毒散
托里消毒散出自明代陳實功的《外科正宗》,主要功效為益氣補托、通竅排膿,可治療肺脾氣虛,痰濁阻竅之鼻淵。蔣李園[15]用托里消毒散聯合克拉霉素治療慢性鼻竇炎,將72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6例),對照組予克拉霉素片口服,療程為10周;觀察組予克拉霉素片聯合托里消毒散加減(茯苓15 g、皂角刺15 g、銀花12 g、白芍12 g、黃芪12 g、白芷12 g、黨參12 g、澤瀉12 g、藿香12 g、陳皮12 g、桔梗12 g、當歸9 g、辛夷9 g、白術9 g、川芎6 g、炙甘草6 g)湯劑,3周為1個療程,服用3個療程。觀察組顯效14例、有效19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1.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6.67%(P<0.05)。
1.7 溫肺止流丹
溫肺止流丹出自《瘍醫大全》,主要功效為補肺益氣、祛散寒邪,可治療肺氣虛證之鼻淵。李輝等[16]用溫肺止流丹加減治療慢性鼻竇炎,將9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45例),兩組均予功能性鼻內鏡手術治療,治療組在手術基礎上加湯劑溫肺止流丹加減,連續服用4周。結果治療組痊愈38例、顯效5例、有效2例、無效0例,痊愈率84.4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6.67%(P<0.05)。比較兩組癥狀評分、Lund-Kennedy評分以及綜合療效評分,治療組均優于對照組(P<0.05)。因此溫肺止流丹加減治療慢性鼻竇炎術后能顯著改善癥狀,提高痊愈率。
1.8 黃芩滑石湯
黃芩滑石湯出自《溫病條辨》,主要功效為清熱利濕、泄火解毒,可治療濕溫蘊證中焦,鼻竅閉塞不通之鼻淵。曾屹生等[17]用利濕通竅法治療慢性鼻竇炎術后患者,將60例有手術指征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均使用鼻內鏡手術切除鼻息肉,術后抗生素靜滴3 d,隨后使用雷諾考特鼻噴霧噴鼻,連續2個月;治療組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口服黃芩滑石湯加減。服藥6周后治療組病情完全控制16例、部分控制13例、未控制1例,總有效率96.7%,高于對照組的80%(P<0.05)。對比Lund-Kennedy評分,治療組術后6、8周分別為(4.33±0.28)、(3.99±0.21)分,均優于對照組(P<0.01)。黃芩滑石湯治療慢性鼻竇炎術后能提高總有效率,緩解癥狀,促進鼻黏膜的修復、上皮化。
1.9 補中益氣湯
補中益氣湯出自《內外傷辨惑論》,主要功效為補中益氣、升陽舉陷,可治療脾虛氣陷之鼻淵。王子英[18]用補中益氣湯輔助治療耳鼻喉類疾病,將30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50例),對照組慢性鼻竇炎患者采用口服羅紅霉素加布地奈德鼻噴霧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采用靜滴頭孢曲松加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療,喉源性咳嗽采用布地奈德混懸液霧化吸入加沐舒坦口服,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補中益氣湯治療。治療28 d后,觀察組治愈89例、有效57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7.3%,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92%(P<0.05);對比不良反應及復發率,觀察組總不良反應發生率僅2.0%,低于對照組的10%(P<0.05),觀察組停藥1月后復發率僅14%,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8.7%。故而,補中益氣湯治療耳鼻喉類疾病能顯著提高療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減少再復發率。
1.10 清化飲
清化飲出自《羅氏會約醫鏡》,主要功效為清熱涼血、養陰生津,可治療濕熱上蒸致鼻流臭涕之鼻淵。張憶辰[19]用清化飲治療中焦濕熱型慢性鼻竇炎患者,對符合標準的6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0例),對照組予香菊膠囊口服,治療組予湯劑清化飲加減,兩組均治療4周。結果治療組治愈2例、顯效19例、有效5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8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3.6%。比較兩組的癥狀療效評分,治療組均優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清化飲治療中焦濕熱型慢性鼻竇炎療效顯著,癥狀改善明顯。
2 治療慢性鼻竇炎的中成藥
中成藥是由中藥材按一定的治療原則配伍制方、隨時可以取用的成方制劑,具有療效確切、服用方便等優點。近年來中成藥在慢性鼻竇炎的治療方面被廣泛應用,主要的代表藥物有鼻淵舒口服液、通竅鼻炎片、通竅鼻炎顆粒、鼻竇炎口服液等。
2.1 鼻淵舒口服液
鼻淵舒口服液組方包括蒼耳子、辛夷、薄荷、白芷、梔子、柴胡、黃芩、細辛、黃芪、川芎、川木通、桔梗,主要功效為疏風散熱、祛濕通竅,適用于肺經風熱或膽腑郁熱證的鼻竇炎患者。李玲娟等[20]對鼻淵舒口服液治療慢性鼻竇炎進行系統評價,共納入28篇文獻、4 734名患者,其中22篇試驗組予鼻淵舒口服液+西醫常規療法,6篇試驗組予鼻淵舒口服液治療。結果在療效、嗜酸性粒細胞數目、VAS評分、不良反應以及復發率方面,試驗組均優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但在鼻竇CT評分方面,分析結果顯示異質性過大,雖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但不具有可比性。
2.2 香菊膠囊
香菊膠囊組成包括夏枯草、野菊花、黃芪、辛夷、防風、白芷、甘草、川芎等,主要功效是辛散祛風、清熱通竅,治療風熱犯肺型鼻竇炎。席俊羽等[21]對香菊膠囊治療鼻竇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進行系統評價,納入29篇文章,總樣本量4 331例,其中試驗組2 196例、對照組2 135例。結果表明香菊膠囊聯合西醫常規治療能顯著提高慢性鼻竇炎患者的療效,改善Lund-Mackay評分以及CT評分,同時還能緩解癥狀,且不良反應小。
2.3 通竅鼻炎片
通竅鼻炎片組成包括玄參、板藍根、天冬、麥冬、牡丹皮、百部、青果、款冬花、木蝴蝶、地黃、蟬蛻、薄荷油等,主要功效是散風消炎、宣通鼻竅,適用于鼻炎、鼻竇炎及過敏性鼻炎。程偉等[22]用通竅鼻炎片聯合布地奈德霧化治療慢性鼻竇炎,選取100例符合要求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單用布地奈德混懸液霧化吸入,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通竅鼻炎片,連續用藥1個月,結果顯示觀察組顯效30例、有效1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達96%,遠高于對照組的80%(P<0.05)。比較治療后癥狀評分,兩組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ECP、IL-1β、IL-8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果表明,通竅鼻炎片聯合布地奈德鼻噴霧霧化吸入能提高療效,緩解癥狀,增強免疫功能。
2.4 通竅鼻炎顆粒
通竅鼻咽顆粒組成包括蒼耳子、防風、黃芪、白芷、辛夷、白術、薄荷等,主要功效是散風消炎、宣通鼻竅,適用于鼻炎、鼻竇炎及過敏性鼻炎。俞靜等[23]用通竅鼻炎顆粒治療慢性鼻竇炎,將符合要求的24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20例),對照組予布地奈德鼻噴霧,觀察組予通竅鼻淵顆粒口服,連續治療3周。結果觀察組痊愈73例、顯效27例、有效11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92.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9.3%(P<0.05);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33%,觀察組未見不良反應。因此,鼻淵通竅顆粒相較于單用布地奈德鼻噴霧能有效改善癥狀,提高總有效率,且不良反應小、安全性高。
2.5 鼻竇炎口服液
鼻竇炎口服液組方包括辛夷、荊芥、薄荷、桔梗、柴胡、蒼耳子、白芷、川芎、黃芩、梔子、茯苓、川木通、黃芪、龍膽草,主要功效是疏散風熱、清熱利濕、宣通鼻竅,適用于急、慢性鼻炎,副鼻竇炎。邵凱[24]用鼻竇炎口服液聯合克拉霉素片治療慢性鼻竇炎,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予低劑量克拉霉素片0.25 g每天1次治療,觀察組予鼻竇炎口服液聯合低劑量克拉霉素片治療,兩組持續治療3個月。結果觀察組癥狀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總疼痛率15%,低于對照組的45%(P<0.05)。由此可見,鼻竇炎口服液聯合低劑量克拉霉素片能顯著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緩解疼痛。
2.6 辛芩顆粒
辛芩顆粒組方包括細辛、黃芩、蒼耳子、白芷、荊芥、防風、石菖蒲、白術、桂枝、黃芪,主要功效是益氣固表、祛風通竅,適用于鼻癢、噴嚏、流清涕以及過敏性鼻炎。張輝[25]用辛芩顆粒治療慢性鼻竇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將需要行功能性鼻內鏡手術78例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9例),兩組均行同一類型的鼻內鏡手術,對照組在術后予降糖、抗炎等對癥支持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口服辛芩顆粒,2周后研究組痊愈13例、好轉23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2.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9.5%(P<0.05)。
2.7 蒼耳子鼻炎膠囊
蒼耳子鼻炎膠囊組方包括蒼耳子、石膏、白芷、辛夷花、黃芩等,主要功效是疏風、清肺熱、通鼻竅、止頭痛,適用于急慢性鼻炎、鼻竇炎、過敏性鼻炎。劉增等[26]用蒼耳子鼻炎膠囊聯合克拉霉素治療慢性鼻竇炎,將102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61例),對照組口服克拉霉素緩釋膠囊,治療組予蒼耳子鼻炎膠囊聯合克拉霉素緩釋膠囊。連續治療2周后,治療組治愈30例、有效19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6.0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39%(P<0.05)。比較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兩組TNF-α、IL-6、IL-8和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治療組降低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不良反應率為5.88%,低于對照組的7.84%(P<0.05)。因此,蒼耳子膠囊聯合克拉霉素緩釋膠囊相比單用化學藥治療,療效顯著,并可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應少。
3 結語
慢性鼻竇炎多是由于急性鼻竇炎反復發作、日久不愈發展而來,且病因復雜、發病機制不清,現代醫學常選用糖皮質激素、抗感染以及抗組胺藥物等對癥支持治療為主。化學藥常規治療雖然起效迅速,但僅能控制主要癥狀,且療效有限、不良反應及復發率均較高。中醫藥以中醫基礎理論為基礎,可以根據患者不同的癥狀和體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有效性。
中醫經典名方治療慢性鼻竇炎可根據患者體質的虛實辨證應用,實證表現多以“熱”為主,經典名方可選用麻杏石甘湯、龍膽瀉肝湯、千金葦莖湯、黃芩滑石湯、清化飲等清熱開竅;虛證病位多在“肺、脾”,治療可選用參苓白術散、養陰清肺湯、溫肺止流丹、以及補中益氣湯補益肺脾,宣通鼻竅。中成藥治療慢性鼻竇炎多以疏風清熱為主,臨床多使用鼻淵舒口服液、香菊膠囊、鼻炎通竅顆粒等宣通鼻竅。中醫的經典名方與中成藥組方精當、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少,已經被廣泛應用于慢性鼻竇炎的臨床治療中,尤其是麻杏石甘湯在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發揮重要作用[27]。
本文通過總結近10年文獻,總結了常用的經典名方與中成藥在治療慢性鼻竇炎方面的特點與療效,可發現臨床治療慢性鼻竇炎多以實證為主,治療虛證的經典名方和中成藥選擇有限,且僅有的治療虛證的中藥臨床療效顯著,故今后研究開發治療慢性鼻竇炎的藥物可考慮從虛證入手。目前的臨床研究仍存在以下問題:(1)臨床試驗設計不夠嚴謹,缺少多中心、盲法、安慰劑對照的大樣本研究;(2)多數臨床研究的病例數較少,且各個研究間病例納入標準不一致、療效判斷標準不一致,導致循證醫學研究也難得出確切的結論;(3)經典名方的臨床研究多限于湯劑,給藥劑量不精確,導致研究結果的可重復性差,建議經典名方的湯劑研究最好做到劑量精確、成分可控,增加結果的說服力;(4)目前中醫治療慢性鼻竇炎缺少明確的臨床指南,針對不同證型的病例納入標準、療效判定標準等對于規范臨床研究有重要的指導價值。只有中醫藥治療慢性鼻竇炎的多中心、安慰劑對照、大樣本的臨床試驗數量達到一定數量,才能進一步探求其具體作用機制及靶點,為新藥研發提供依據。
利益沖突 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略)
來 源:崔棟,盧炎.經典名方與中成藥治療慢性鼻竇炎的臨床應用研究進展 [J]. 藥物評價研究, 2022, 45(6): 1206-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