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紫菀是鎮咳、祛痰、抗菌的重要品種,還是中成藥的重要原料,近代研究發現具有抗癌作用,因而藥用范圍將會不斷擴大,需求量必將逐漸增加。據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統計,紫菀年需量約1500噸左右。
說起近年來中藥材紫菀行情可以用平平淡淡來形容,當其它品種集體掉價時,唯獨它一枝獨秀。近兩年紫菀價格一直堅挺在18元(安徽產,水洗貨)左右,河北貨22-23元左右。而今年當大部分品種紛紛漲價時,紫菀行情卻開始搖搖欲墜。雖然這種掉價的幅度和速度比較小,到目前為止紫菀還沒有出現轟然倒塌的行情。目前,亳州紫菀春季產新已結束,多數貨源也都已加工完畢等待出售。隨著天氣的好轉,市場上貨量開始增多,行情基本保持繼續呈下滑態勢運行,目前河北貨22元,安徽本地貨15.5-16元,曬貨14.5元。
目前市場上紫菀流通的貨源主要來自安徽亳州和河北安國兩大產區,其它新產區河南、山東、陜西等地種植的也多賣到亳州市場。
下面我們來看一組數據,從歷史行情來看,亳州市場紫菀2010年價格最高在26-27元,水洗貨價格30元左右。2011年在18-22元上下;2012-2014年在11-14元左右;2015年16-17元;2016年18-21元;2017年21-26元左右,2018年14-19元左右,2019年-2020年春季18-19元左右,此價格持續至2021年3月產新前。
為什么這些年紫菀會有如此好的表現,這主要是因為紫菀的生產一直沒有大面積擴張決定的。亳州地區的紫菀因多年重茬種植,產量和質量一直處于雙減的狀態,河北安國作為老產區同樣也面臨類似的問題。這些年整個市場的貨源供應,主要是依靠外地發展種植的紫菀來完成的。但是,生產規模始終沒有出現大面積擴張,行情也因此一直保持較好的價位運作。
至于用“真”這個詞是說明種植紫菀確實效益相比其它品種要好,種植戶切切實實得到的實惠。紫菀春季栽種,當年冬季或來年春季產新。畝用苗20千克,不含泥土苗子15千克。
紫菀一般畝產干貨300千克,高者畝產可達400千克。按照近兩年藥農賣價16元計算,畝收入多在5000元左右,高者達到6000元以上。但因產區土地多年重茬嚴重減產以及年輕勞動力外出打工無人種植等實際,導致紫菀大面積發展種植受到限制。
隨著近些年較好的行情帶動,現在紫菀發展種植區域較廣,已經發展到了河南、內蒙、遼寧、山東、山西、新疆等區域。今年的紫菀可供貨源開始增多,后期行情恐怕難以樂觀。可以預見紫菀短期內價格大漲困難,,而受生產成本支撐,回落到從前低價也很困難,紫菀掉價不容易。
據紫菀收購加工商介紹,因為紫菀只適宜在砂質土壤種植,往往種植區域受限。新疆南疆區域90%以上屬砂質土壤,且新疆氣候、土地資源、機械化程度高等獨具特色,發展中藥材紫菀種植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重點關注此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