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瘋癲史鑒,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句看起來理所當然的話,在古代并沒有大多數封建貴族當回事兒。比如禮記里就說過,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戰國時期商鞅為了推行自己的變法,就試圖打破這樣的局面。有一次太子嬴駟犯了錯,商鞅就對秦孝公說,變法之所以行不通,主要是因為舊貴族的阻撓。國君如果的真想富國強兵,就從太子下手。
虎毒不食子,商鞅也沒有一下子把話說死。他緊接著又對秦孝公說,如果實在沒有辦法對太子施加墨刑,那就折中一下把懲罰施加到他師傅身上。古代的確有教不嚴師之惰的說法,不過商鞅讓嬴駟的師傅背黑鍋,主要是為了敲山震虎,好為自己減輕變法的阻力。貴族們當然不敢拿自己的小命開玩笑,他們意識到了秦孝公變法強國的決心,一個個像乖寶寶似的逆來順受。
公元前359年,商鞅頒布《墾草令》試探性的削弱了一下貴族和官吏的特權。因為沒有受到像樣的反擊,他很快就露出了真正的獠牙。戰國時期貴族不僅有自己相對獨立的封地,自己的位置也可以傳承給自己的子孫后代。這種近乎鐵飯碗一樣的溫室條件,很容易讓一個人沉溺享受,喪失積極進取的精神,成為只知道盤剝百姓的蛀蟲。比如齊國的田單,在齊國瀕臨滅亡的時候,僅僅依靠即墨一座城池,就反過來以弱勝強大敗了人數更多的燕國人。
后來田單得到了高官厚祿,奉命攻打狄城,一連三個月都沒有成功。有人評價說,田單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他的反攻燕國的時候抱著必死的決心,而在攻打狄城的時候,卻還想著回去享受。貴族們為了占據更多的資源,往往會做出一些損公肥己的事兒,比如秦國的魏冉就曾利用自己的職權,去攻打其他國家擴充自己的封地。可以說戰國時期的舊貴族,一直都是國君們的心頭病。
只是這些人的關系盤根錯節,到處都是姻親裙帶關系,國君們很難動的了他們。秦孝公之所以那么支持商鞅,是因為他的變法廢除了世卿世祿制度,從根本上動搖了舊貴族的利益。按照軍爵制的規定,所有人的地位都得靠軍功去決定。即使是國君的親人,如果沒有軍功,也不能享受貴族的特權,就算是家里有錢也沒資格去穿華麗的衣服,坐舒服的車子,這種錦衣夜行的感覺非常不舒服。
貴族們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積極的去爭取軍功。避免自己被底層的人依靠軍功騎到自己頭上來。在這種充滿競爭性的機制下,秦國的戰斗力越來越強大。不過古代有句話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商鞅那么折騰相當于傷害了貴族們幾代人的利益。他們就像被挖了祖墳似的,對商鞅的怨恨越來越深。秦孝公死后,貴族們立刻跳出來搬弄是非誣陷他謀反。
秦惠王上位的時候,他知道自己的威望還不如自己的父親,為了坐穩自己的位置,他決定犧牲商鞅跟貴族們妥協,順便為自己出氣。秦孝公抓到了的商鞅車裂后,還殺了人家全家,這種卸磨殺驢的妥協行為,極大的消除了貴族們積攢的不滿,讓變法更好了延續了下去。感謝你的耐心閱讀,感覺還不錯的話還請花費幾秒鐘時間點贊或評論支持獎勵一下,如果愿意關注那就更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