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
今年,我23了。我時常在想這些話。
要是我們本就不在一個起跑線上,又該怎么樣?
1.經濟因素
我相信大多數家庭開支最大的應該就是對孩子的教育上。
天下的父母總是把最好的給自己的還是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補過課都知道。
上大課沒有小課有效果,上小課沒有1對1更有效果。
大課一小時幾十塊錢,小課一小時一兩百,1對1老師一小時幾百。
2.家庭因素
一個家庭父母都是本科碩士畢業,時長能輔導自己的孩子,給他們正確的建議,養成孩子正確的學習習慣。
另一個家庭父母都是十幾歲就出來打拼的,都沒怎么上過學。他們不能輔導自己孩子,只能盯著他們的孩子不斷地學習刷題。
3.教育資源的不平等
現在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教育設施成為了關鍵,很多時候熱門的話題,見識,教育資源的傾斜,這些都成為了極高的壁壘。以前很多窮人的孩子,農村的孩子,考個好的大學還比較容易,而現在越來越難。
三四線城市的大多數初中高中,什么物理實驗、化學實驗都沒有什么機會親自去坐上一遍,唯一的一點實驗材料還只能是老師親自操作。
而大城市呢!該有的都有了,他們上理化不僅能做實驗,還能親自做!
還有最好的教師資源都是在示范中學里!
4.區域上的不平等
都知道安徽、江蘇、河南等高考人數每年都是成千上百萬人,而每一年只有最頂尖的一小部分人才能夠被清華、北大一些名牌學校錄取。
而北京,上海一些本地生源他們用著比外省低一兩百分的分數上這些頂級學校。
又要多的太多限制著所謂的起跑線!
都在說條條大路通羅馬,要是別人的孩子本來就在羅馬!
不管怎么努力,你在起跑線上已經輸了!
所以我們只能盡力而為!
這里是張三,來自我某自媒體平臺的一篇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