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課改通識考試復習題
1. (√)“對話”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特點。
2. (√)后現代主義的課程觀認為,教育目標不是完全預定的,是開放的,靈活的。
3. (×)教學案例的研究可以
4. (√)教學案例的研究可以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5.(√)教學活動中所有的事件和問題都可以成為教學研究的案例。
6. (√)教師隊伍建設是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的主要突破口。
7.√)教材是學生達到課程標準的內容載體,是教與學的主要工具。
8. (×)教學的目的主要是傳授知識。
9. (√)研究性學習既是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種課程形態。
10. (×)教材是唯一的課程資源。
11.(√)課程資源的豐富性和適切性程度決定者課程目標的實現水平。
12. (√)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等交互作用的“生態系統”。
13.(√)評價是過程而不是結果。
14.(√)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重視學生發展的教師成長記錄,是教育評價和考試改革的方向。
15. (√)日常的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該是真實地描述、記錄、反映學生發展歷程和狀況的過程而不是甄別的過程。
16.(√)設置綜合課程是課程結構綜合性的集中體現。
17. (×)所謂課程就是我們使用的教材。
18. (×)為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我國實行地方和學校兩級課程。
19.(√)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是課程實施的組織者和執行者,也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創造者.
20.(×)新課程的評價更加強調選撥功能。
21.(√)新課程改革用課程標準代替了教學大綱。
22. (√)校本研究是一種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
23. (√)校本教研是教師將教學實踐與研究密切結合的探究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學習和工作方式。
24. (√)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教學的過程就是研究的過程
25.z (√)終生教育思想給課程改革的重要啟示之一是,在基礎教育階段要為學生終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關鍵是讓學生學會學習。
二,選擇題:
1.本次課改規定,學生在高中三年里的必選學分是(b)。
a 116 b
2.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找國建國以來的第(c)次課程改革。
a 6 b
3.從課程內容的組織方式上來區分,課程可以分為分科課程和(a)課程。
a綜合 b學科 c經驗 d校本
4.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在于(b)。
a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進 b教育素養的提升和發展 c教育理論知識的不斷豐富 d教育科研能為的不斷提高
5.?!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是( a)年頒布的。
a 2001 b
6.(a)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來的。
a多元智能 b建構主義 c后現代教育 d終生教育
7.我國通常把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分為:(d)、同伴互助、自我發展三個層次。
a學歷提高b理論學習c教學實踐d專業引領
8.新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c)。
a甄別 b選拔 c發展 d區分
9.“以學生發展為本”中“發展”的含義包括全體學生的發展、全面和諧的發展、終生持續的發展、個性特長的發展以及(c)的發展。
a科學 b可持續 c活潑主動 d身心健康
10.新課程要求中小學增設的課程有(c)
A.英語和信息技術 B.英語和勞動技術 C.信息技術和綜合實踐活動
D.英語和社會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