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豐田在東京宣布了其最新的電氣化戰略,令外界有些吃驚的是,在新能源路線上向來顯得保守的豐田,突然在新能源產品路線上又變得激進了起來。根據官方發布的規劃,豐田將從2020年起,陸續推出10款純電動車型;2025年純電動汽車銷量達到100萬輛;提前5年完成銷售550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標……那么,豐田發布的電動化戰略究竟是時代所趨還是厚積薄發?
時代所趨還是厚積薄發
在新能源領域,豐田其實更像一個開拓者或是一代宗師的定位。曾經一度有“世界上只有兩種混動——豐田混動和其他混動”的說法,但是豐田對于新能源領域似乎慢了半拍,或者說對于新能源技術的量產,豐田顯得有些固執和保守。
當豐田不少競爭對手都已將純電動車計劃提上日程之時,豐田依舊在守著自己的混動雙擎技術。當然,豐田有足夠的自信和底氣。以中國市場為例,豐田在混動技術上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大的的壁壘,幾乎接近寡頭的地位。因此其實中國市場的新能源政策中,混動車型并不享受各類補貼,這從側面也確實體現了豐田在混動技術上的強大;但對使用者而言,混動沒有純電車續航里程不足的煩惱,因此從1997年第一代普銳斯上市至今,豐田混動車型銷量已超過1200萬臺,他們仍在不斷優化其混動系統軟、硬件結構。
但是時代的變化也讓豐田需要改變自己的發展路線了,在全球各大汽車市場中,混合動力車型正在被逐漸排除出新能源汽車序列,插電混動車型(PHEV)的市場占有率也逐年下降。想占領市場豐田只有轉向純電動車。
氫能源仍會是豐田的終極形態
前面我們說到,豐田心中混合動力車型只是過渡產品,續航里程、補充燃料速度都和燃油車相仿,但排放污染卻幾乎為零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才是新能源技術路線的終點,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豐田就開始了氫燃料電池的研發。截至目前,豐田手中握有的氫燃料電池專利已經達到1.5萬個以上,擁有這一市場的絕對統治地位。
但由于成本居高不下以及相關安全問題,氫燃料電池汽車距離大規模普及還有很長一段時間。根據國際能源署此前的預測,到2030年,氫燃料電池汽車成本將下降至目前的56%。在此前的規劃中,豐田將用混合動力車型去填補氫燃料電池車型普及前的空白。
但豐田轉向電動化并不意味著放棄氫燃料電池,市場和政策的變化再加上可觀的利潤,豐田選擇擁抱電動化顯然才是明智的選擇。而電動化和氫燃料電池也并不矛盾,因為車輛電動化所需的核心技術是三電系統。掌握了這幾項技術,便能制造出各種類型的電動化車輛。再通過與發動機、充電設備、燃料電池、儲氫罐等的組合搭配,才能制造所有的電動化車輛。
技術積累讓豐田得心應手
雖然豐田電動化的步子慢了一些,但在純電動車技術上豐田仍舊不容小覷。雖然此前豐田并沒有專項研發純電動技術,但在混合動力技術上的成就卻可以完美“平移”到純電動汽車上。
舉個例子,混動車型的電池儲電量越大就會越省油,而豐田的混動車型則在電池容量相對較小的情況下,充分提高了電池、電控單元、電機等之間的電能傳輸效率,這些技術同樣可以應用在純電車型上,屆時豐田的純電車型會有更高的續航里程。
另外,在電池耐用性上豐田同樣具有優勢。例如2017年上市的普銳斯第二代車型的電池耐久度,達到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水平,第二代普銳斯在使用十年后,電池容量維持率仍能達到初始狀態的75%。電池衰減是困擾新能源車主的大問題,而豐田在這方面的技術積累能讓純電車型用得更久。
擁有了上述技術的深厚積累,豐田才有了發布“激進戰略”的底氣。根據豐田電動戰略的規劃,自2020年開始,豐田將陸續推出10款包括跨界車、SUV車型在內的純電動車型。e-TNGA平臺的發布、頂尖供應商的合作,也為豐田電動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電動化起步較晚的豐田,的確受到了市場環境的影響,但對于技術雄厚的豐田來說,他們仍有后發制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