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賞析]
安史之亂爆發后,杜甫獨自閑居在淪陷的長安城中,在月夜思念家人,寫下這首情深意切的詩。
此詩構思巧妙,詩人本來望月懷妻,卻設想妻子在月下思念自己;本事自己在月下懷念年幼的兒女,卻設想天真幼稚的小兒女隨著母親看月還不懂得想念在長安的自己。
詩人只身在外,當然是獨自看月,但是妻子身邊有兒女陪伴,為什么也是'獨看'呢? 下一聯隨即出了答案:妻子看月,并不是真的在賞月,而是在'憶長安',但是小兒女不諳世事,自然也不明白人間的離別之恨與相思之情,又哪里會懂得'憶長安'呢。詩人巧妙地用小兒女的'未解憶'來反襯妻子的'憶',突出了'獨'字,情感上又突出了一層。
接下來通過描寫妻子獨自看月的形象,進一步表現'憶長安'。詩人想象妻子在月下久久佇立徘徊,以至于霧濕云鬟,月寒玉臂。進而盼望聚首相倚,雙照團圓。
每當想到妻子夜不能寐的情景時,詩人自己也忍不住傷心落淚,由此激起了對于結束這種痛苦生活的渴望,于是很自然地表現希望的詩句收束全篇:'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這首詩借看月而抒離情,但又不僅僅是一般的夫妻離別之情,而是浸透了天下亂離的悲哀,在'獨看'的淚痕里。'雙照'的清輝中閃耀著詩人期待四海升平的理想,辭旨婉切,章法緊密,無一字不是從月色中照出,即精麗絕俗,又感人肺腑。
賞讀這首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