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 點】
用人單位為勞動者補繳工傷保險的,可以要求工傷保險基金依照《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支付新發生的費用。
【案 例】
案件來源
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7)蘇03民終8120號民事判決書
案情簡介
(說明:本文所述案情只與本文所要闡述的主題有關,與主題無關的事實予以省略。)
2015年1月1日,公司與笪某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一份,合同截止日期為2016年4月8日。
2015年7月7日,笪某在夜班結束后回家的路上發生交通事故受傷。受傷時公司未為笪某繳納工傷保險。
2015年8月,公司為笪某補繳2015年7月的社會保險費。
2016年4月26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認定笪某所受事故傷害為工傷。
2016年8月30日,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鑒定笪某為五級傷殘,無生活自理障礙。
2016年11月24日,笪某向公司發送律師函,告知公司因笪某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無法在公司處就職,故提出與公司解除勞動關系。
笪某要求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資、工傷鑒定費、經濟補償金。
公司認為笪某解除勞動關系時已超過法定退休年齡,不應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應當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法院判決
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笪某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及停工留薪期工資。
【分 析】
現實中經常有這樣的狀態,因為員工剛入職沒來得及辦理社會保險,也有部分公司或員工本來就不想辦理社會保險,恰好在這期間發生了工傷。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承擔工傷保險待遇。那么,這種情形下用人單位可否用補繳工傷保險的方式減少損失呢?
一、本案分析
本案中,員工在受傷時公司沒有為其辦理工傷保險,事后為其補繳工傷保險。按規定,補繳成功后,可以要求工傷保險基金支付新發生的費用。
正常繳納工傷保險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資由用人單位支付。
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是工傷事故發生時就已經發生的費用,不是新發生費用,即使補繳成功了,也不能要求工傷保險基金支付,所以法院判決由用人單位支付。
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是在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時支付,所以是補繳后新發生的費用,應當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但江蘇省規定,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不再支付工傷醫療補助金,所以法院沒有支持。
二、通過補繳工傷保險,可以為用人單位減少損失
《工傷保險條例》第六十二條第三款規定,“用人單位參加工傷保險并補繳應當繳納的工傷保險費、滯納金后,由工傷保險基金和用人單位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支付新發生的費用?!?/span>
按照以上規定,發生工傷時雖然沒有為員工辦理工傷保險,但是在事后能為員工補繳工傷保險的,對于新發生的費用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項目,可以要求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那么,哪些項目是屬于新發生費用呢?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執行<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二)》第三條規定,“《工傷保險條例》第六十二條規定的“新發生的費用”,是指用人單位參加工傷保險前發生工傷的職工,在參加工傷保險后新發生的費用。其中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費用,按不同情況予以處理:
(一)因工受傷的,支付參保后新發生的工傷醫療費、工傷康復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統籌地區以外就醫交通食宿費、輔助器具配置費、生活護理費、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傷殘津貼,以及參保后解除勞動合同時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
(二)因工死亡的,支付參保后新發生的符合條件的供養親屬撫恤金。”
也就是說,公司為員工補繳工傷保險成功后,從補繳保險后新發生的很多費用都可以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比如,發生比較嚴重的工傷事故,治療、康復需要很長時間,費用可能非常驚人,如果補繳成功,這些新發生的費用都可以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再如,構成傷殘或工亡的,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傷殘津貼、參保后解除勞動合同時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符合條件的供養親屬撫恤金。這些費用可能都是以十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計算的,都可以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所以,在發生工傷事故后,用人單位一定要及時為員工補繳工傷保險,這樣對于用人單位來說可以減少很大一部分損失。
綜上,發生工傷后用人單位成功補繳工傷保險的,新發生的很多費用可以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為了減少損失,特別是發生重大工傷事故時,用人單位一定要為員工補繳工傷保險。
(說明:因勞動爭議案件的地域性差異很大,針一同一問題,各地的規定可能有所不同,處理案件時要根據當地的政策,結合個案的具體情形,做出正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