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李靜訓:早逝的隋朝皇女,棺中鋪陳各國珍品、墓葬不按常規出牌

灶物者說

1957年,一批工人正在陜西省西安市玉祥門附近的工地施工,一座墓葬的出現打斷了他們。隨后而來的考古工作者對這座墓葬進行清理,根據墓志可知此墓距今約1400年,屬于隋墓。

墓中有同時期少見的棺槨,有大量的精美的珠寶首飾,還有不少進口貨……滿滿當當,堆滿整個墓葬。

這個奢華墓葬的主人是一個年僅9歲的女孩,她是誰?是誰為她添置陪葬?200多件隨葬品中哪些價值最高?

本期,灶物者帶您瞧瞧這個幸福卻又不幸的小姑娘~

李靜訓墓志

深受姥姥寵愛的小孩

墓志寫到:“隋左光祿大夫岐州刺史李公第四女石志銘,并序。女郎諱靜訓,字小孩,隴西成紀人”。

這個去世的小姑娘,姓李,名靜訓,字小孩。所以“小孩”這兩個字對她來說有特指的意思。

爸爸是隋朝左光祿大夫,這是一個正二品的官職,可見小孩出身不錯。不止爸爸,她家里長輩全是1400年前歷史舞臺上的大人物。

李靜訓家庭成員圖

爸爸這邊,太爺爺李賢是北周驃騎大將軍,被封郡公,這可是異姓功臣的最高爵位;爺爺李崇,曾隨周武帝宇文邕征戰,后來又與隋文帝楊堅一起打天下,官至武將最高的上柱國。但李靜訓的爺爺李崇在和突厥的戰爭中殉國,隋文帝楊堅感念他的功績,就把他的兒子,李靜訓的爸爸李敏接到宮里撫養。

媽媽這邊,姥姥楊麗華,是北周宣帝的天元皇后,她的爸爸名叫楊堅,就是后來取代北周建立隋朝的那位開國皇帝,所以楊麗華在北周是皇后、太后,到了隋朝一下又變成了公主了(隋樂平公主)。李靜訓媽媽是北周宣帝和皇后楊麗華的嫡出公主,名叫宇文娥英,當然也是隋文帝楊堅的外孫女。

李靜訓墓志

由墓志可知,李靜訓是李敏的第四個女兒,一出生就得到外祖母楊麗華的喜愛,養在宮中,常伴左右。李靜訓9歲的那個夏天,姥姥楊麗華帶她去位于山西的汾陽宮(今山西省寧武縣)避暑,不幸的是,她染上疾病,不治身亡。

從小帶大的感情、白發人送黑發人哀思、自己沒把外孫女照顧好的自責讓楊麗華悲痛萬分,只能用極其奢華的陪葬讓她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好,并為此多有破例。

李靜訓墓出土頭飾

破例一——安葬地點

墓志記載,李小孩死后“瘞(yi)于京兆長安縣休祥里萬善道場之內”。

就是說李靜訓死后葬于長安城內的萬善尼寺。這句話需要掰開看看。首先說葬于“長安城內”。

《隋書·禮儀三》“在京師葬者,去城七里外”。

這是隋文帝楊堅繼位后立下的規矩,京城去世的人,不論貧富,埋葬地至少距離長安城七里。

但我們看這張隋唐長安城的地圖,可知安葬李小孩的萬善尼寺不僅位于城內,這個西北角的位置,距離宮城、皇城還挺近。而且迄今經過探測、發掘的隋朝墓葬,除了李靜訓的,就只有位于興寧坊的一座舍利墓,墓主人是得到皇室青睞的一位主持。

葬在長安城內絕對屬于破例,那選擇“萬善尼寺”又是為何?

萬善尼寺可不是一般的寺廟,它屬于北周的皇家寺廟,除了為皇室祈福,供皇家人使用外,皇上去世后,沒有子女的后宮女子也要來這里生活。隋取代北周,這座寺廟依然存在,住著不少北周的后宮女子,作為北周的皇后、太后,楊麗華將外孫女安葬于此,不僅平時有人為她上香祈福,還方便她前去探望。

破例二——墓葬形制

李靜訓墓整體夯土長約55米,寬約22米,夯土下面的就是她的棺槨。石槨在外,長約2.6米,寬約1.1米,高約1.6米,是一個挺大個的長方體,打開石槨,一座雕刻精美的石棺映入眼簾。

李靜訓石棺

石棺長約1.9米,寬0. 9米,高1.2米,被做成一個微縮宮殿。“屋頂”是有九條屋脊的歇山頂,上面的瓦片、以浮雕的方式雕刻出瓦片,層層分明,屋檐檐頭的瓦當上還有隋朝流行的蓮花紋。

“宮殿”有三間房,門板,門框,門檻、窗戶都被雕刻了出來,甚至門上的門釘、門環也都清清楚楚。中間那間屋子,門的兩側雕刻出兩名侍女,表情鮮活、動作生動。“宮殿”上的卷草等紋飾,在同時期的石窟等地方,也能見到,可見“宮殿”的精致。

石棺線圖

這種房屋樣子的石棺,即使在隋唐時期,也并不常見,楊麗華真是按照“家”的形態,為外孫女打造。而且在“宮殿”的一側,上面還有“開棺即死”四個字。充分表現了楊麗華想保護外孫女的那種心情。

交流得來的金玉寶石

石槨和石棺之間堆滿隨葬品,模仿生前生活的陶屋、陶灶、牛等動物;為來世準備的各類陶俑;不少的銅器、瓷器…..靜靜守護著李小孩。

打開石棺,李小孩的尸體平躺其中,雙手抱在胸前,陪伴她的是比棺外更精美的隨葬品,精美的程度,實屬隋墓罕見。

最吸引人眼球的是李小孩身上戴的各種首飾。她脖子上有一串項鏈。

李靜訓項鏈

金項鏈整體周長差不多40厘米,重90克,屬于那種可以直接套進脖子的項鏈。楊麗華給外孫女的這條項鏈,可是花費了心思。

先說黃金部分,作為皇室成員,戴個90克左右的金項鏈,并不是什么難事,但李小孩的這條項鏈,黃金加工工藝比較特殊。項鏈左右各有14個圓形的金球,上面焊有珍珠。

這種把好多黃金小球焊接、穿起來的工藝叫“多面金珠”。它最早在埃及、希臘、中東地區流行。西漢,張騫鑿空西域、絲綢之路開通,這種工藝傳入中原,在我國新疆地區多有發現。

項鏈上的“多面金珠”

項鏈中間最大那顆紅色的是有著中國“國石”之稱的雞血石,品相非常好,周圍一圈鑲嵌24個小珍珠;雞血石下面那個藍色的、還有項鏈上部分藍色的寶石全部是青金石。

李靜訓項鏈上的雞血石

中原人自古尚玉,彩寶在文化中所占比重很低,彩寶中使用追溯時間最早、最多的是綠松石。中原對寶石的使用,經歷了三個時期。漢朝經典版的絲綢之路開通,各色寶石第一次從西邊大量進入中國;遼宋時期,遼占據整個北方,打通草原絲路貿易,琥珀等西方寶石大量來到中國,裝飾佩戴,更加普及(陳國公主:早逝的契丹公主,她和駙馬的合葬墓裝盡遼代繁華);明朝統治,以鄭和為首,探索海上絲路,寶石交換成為貿易,精美的寶石已不再是皇家專屬(明朝女子頭面:金翠珠玉、簪插滿冠,無數各色寶石從何而來?)。

明墓出土的鑲嵌寶石的頭面

青金石的核心產地在今天阿富汗東北部一帶。李小孩項鏈上、墓中其它文物上使用的青金石和其它彩寶,享受的就是經典絲綢之路東西交流的紅利。這條項鏈上,和青金石一同來到中原的還有“寶石凹雕鹿紋”。

李靜訓項鏈上的青金石

凹雕其實和我們使用的陰雕工藝差不多,都是從一個平面往下挖出圖案,背景部分不動。只不過我們中原古代用寶石少,就把這種寶石的陰雕特指為凹雕,西方盛產彩寶的地方,都出土過這種技藝雕刻的寶石。

圓形青金石上面的鹿紋非常生動,鹿角很大,還有分叉,這種鹿紋叫做花角鹿紋,放在圓圈中,是典型的粟特風格紋飾。

項鏈上的花角鹿紋

粟特人生活在距離長安“萬二千里”的康居國,差不多就是今天烏茲別克斯坦這一帶。除了會跳胡旋舞的舞女,粟特商人就是這個國家的名片。粟特人主要有“曹、安、史、康、石、羅、白、米、何”這九大姓氏,所以歷史將這些人統稱為“昭武九姓”。

絲綢之路連接長安和羅馬,但那時候長安和羅馬并不能直接對話,交流和聯系,全靠粟特這樣的“中間商”。尤其是隋唐時期,粟特人不僅買賣東西,還融入上層社會,參與中原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皇室絲織物紋飾設計師的何稠、為隋文帝奔走于各國間的外交家虞弘、終結大唐盛世的安祿山….都是粟特人。所以我喜歡用“絲綢之路第一中介”來形容隋唐時期粟特人在東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李靜訓墓出土的玉兔

積極學習后好好利用

順著項鏈往下,可以看到對金手鐲,重量108.75克,手鐲整體成橢圓形,分成四節。這個手鐲是開口的,開口處一端為是花瓣形扣環,可自由開合。

李靜訓墓出土手鐲

中國古代也有不少手鐲出土,但李靜訓的這對手鐲形制非常特殊,我們上一張圖看看。

手鐲和造像手印比較

這張圖是一個佛教手印,手上戴著一個手鐲,和李靜訓墓出土的這件特別像。而在很多具有犍陀羅風格的佛教造像上都可以看到這種手鐲。這種手鐲叫做臂釧(chuan)。

《大唐西域記》對于天竺人的服飾有過這樣的描述: “國王、大臣服玩良異,花鬘(man)寶冠以為首飾,環釧瓔珞而作身佩。其有富商大賈,唯釧而已。”

通過這句話可知,佩戴臂釧在古印度人非常流行,因此,他們塑造的佛教造像,也有同樣的裝飾。

那身為皇室成員的李小孩和佛教有什么關系?

戴有臂釧的佛教造像

絲綢之路道路帶來中原的不僅是異域貨物,還有不同的文化,佛教就是通過這條道路進入中原。東漢洛陽第一座佛寺,魏晉南北朝時期開鑿的各個石窟….佛教氛圍日益濃厚。

隋朝皇室篤信佛教,楊麗華應該是尊崇并信仰佛教的,李小孩從小跟著她,說不定也有同樣信仰。

墓志中的: “于是攝心八解,皈依六度” “戒珠共明珰并曜,意花與香佩俱芳”、“法水成性,戒香增馥”這幾句話就是最好的證據。

明代臂釧

李靜訓這對手鐲除了形制特殊,上面有一個小小的裝飾,放在現在,可能一文不值,但在1400年前,它的使用,大大拔高了這對手鐲的價值。手鐲分成四節,每個連接點都鑲嵌了青綠色的小個玻璃珠,迄今為止鑲嵌玻璃的手鐲就只有這一對。

除了手鐲上的玻璃珠,李小孩墓中還有一些玻璃器,其中八件, 完好無損、精美無比。

古代,玻璃制品的非常少,就這為數不多的玻璃,大多數還得從外進口,李小孩墓中能有這么多件玻璃器,可見她的受寵程度。

李靜訓墓出土玻璃盒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已經可以生產玻璃,但材質和西方的不同。他們是鈉鈣玻璃,我們是鉛鋇玻璃。那李靜訓墓中的玻璃是什么材質?

安家瑤先生的《中國的早期玻璃器皿》中分析了墓中的這幾件玻璃材質,我用一張表總結一下。

通過這張表我們可以看出八件玻璃器,鈉鈣玻璃、鉛鋇玻璃各占一半,四件鉛鋇玻璃,底下沒有痕跡,屬于那種直接出吹形狀,沒有任何打磨痕跡的;四件鈉鈣玻璃,雖然也是直接吹出形狀,但底部有打磨的痕跡。

玻璃器底部有打磨的痕跡

一般說來,這種底部有疤痕,的玻璃器,和鈉鈣一樣,屬于西方玻璃制作工藝。那是不是可以說,這八件玻璃器中,四件是本土產品,其它四件是進口貨呢?

李靜訓墓出土的扁瓶

答案沒這么簡單,四件鈉鈣玻璃的形制比較特殊,都是典型的中國風格。四件中名氣最大的綠扁瓶來說。它的樣子和隋唐開始流行起來的扁壺特別像,李靜訓墓出土一個白瓷瓶,和它特別像;兩個玻璃小杯個頭不大,外國沒有這款式,李靜訓墓有一件金鑲玉的小杯子和它一模一樣。

李靜訓墓出土的金鑲玉小杯子

而且這四件玻璃器下面和打磨痕跡,和西方同時期的工藝相比,有點粗糙。說明隨著絲路開通,東西交流頻繁,西方的玻璃加工工藝直接進入中國,這點在法門寺等隋唐文物中都有體現。

法門寺地宮出土的玻璃茶盞

灶物者再說

隋大興城,是古代陸路絲綢之路的起點。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隋在兩百多年亂世后完成統一,頗有傳承、包容精神。隋煬帝還舉辦過世界最早的“萬國博覽會”,促進東西交流,前代的審美、西方的工藝匯聚一堂,李靜訓墓中的文物就是很好的證據。

李靜訓,一名早夭的貴族小孩,深得姥姥楊麗華寵愛。去世后,姥姥為她搜羅全世界的寶物,還為她多次破例。1500年時光流轉,墓葬開啟,200多件精美文物,折射隋唐風貌,也訴說這段親情。

李靜訓墓出土的頭飾

參考文獻

1.陳中慧. 隋唐時期玻璃器的研究[D].西北大學,2015.

2.熊存瑞.隋李靜訓墓出土金項鏈、金手鐲的產地問題[J].文物,1987(10):77-79.

3.安家瑤.中國的早期玻璃器皿[J].考古學報,1984(04):413-448+531-540.

4.唐金裕.西安西郊隋李靜訓墓發掘簡報[J].考古,1959(09):471-472+506-507.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國博里碾壓卡地亞的金項鏈,居然是一個9歲小朋友的隨葬品?
陪葬品極盡奢華卻有最狠的詛咒,隋朝最受寵小孩——李靜訓的故事
9歲女童墓穴奢華堪比帝王,1400年無人敢碰,只因刻了這4個字……
她生前集萬千寵愛于一身,死后極盡哀榮,怎奈命薄只活了九歲
9歲的李靜訓,用實物證明她是史上最尊貴的金枝玉葉
【TA說】李靜訓之墓:一個9歲女孩的驚人寶藏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蓬安县| 城步| 冷水江市| 武冈市| 鄄城县| 信丰县| 扎赉特旗| 阿合奇县| 乐陵市| 泸州市| 体育| 邵阳县| 郸城县| 邻水| 双柏县| 柏乡县| 太谷县| 中阳县| 积石山| 新源县| 黄大仙区| 白水县| 洛川县| 钦州市| 竹山县| 勃利县| 陵川县| 云南省| 建始县| 五河县| 南京市| 隆德县| 志丹县| 即墨市| 西丰县| 沙雅县| 临颍县| 呼和浩特市| 松溪县| 晋州市| 合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