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果,解放軍306醫院,航天城健康體檢中心
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健康意識普遍提高,但絕大多數人只關心于疾病本身,而忽視了影響及導致疾病的“小變化”,而這些小的變化,會引起大的疾病。尿酸高未被引起重視,事實上“高尿酸”已成了即“三高”之后的“第四高”。
尿酸是一種含有碳、氮、氧、氫的雜環化合物,是鳥類和爬行類的主要代謝產物, 微溶于水,易形成晶體,正常人體尿液中產物主要為尿素,含少量尿酸。尿酸是嘌呤代謝的終產物。為三氧基嘌呤,其醇式呈弱酸性。各種嘌呤氧化后生成的尿酸隨尿排出。
正常情況下,體內尿酸大約有1200mg,每天新生成約600mg,同時排泄掉600mg,處于平衡狀態。但如果體內產生過多來不及排泄或者尿酸排泄機制退化,則體內尿酸滯留過多,導致人體體液變酸,影響人體細胞的正常功能,長期置之不理就會引發痛風。
高尿酸對人體多個組織器官都具有危害作用。過高的尿酸沉積在骨骼、關節處,會引起痛風。沉積在腎臟會引起腎病,誘發腎臟功能衰竭。高尿酸還會大大提高發生各種代謝相關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按照國際標準,尿酸的正常范圍是:男性<420umol/L、女性<360umol/L。但是,對于痛風患者,把尿酸控制在這樣的正常范圍是不夠的,最新指南建議把痛風患者的血液尿酸應降至360umol/L一下,合并腎尿酸結石者降至300umol/L以下,從而減少痛風復發頻率,使已形成的痛風石減小,并進一步避免晶體的沉積。
那么健康人如何預防尿酸:
俗話說:“病從口入”,正因為高嘌呤飲食是高尿酸血癥發生的重要誘因,因此控制高嘌呤飲食的攝入顯得至關重要。但是控制高嘌呤飲食是一個長時期的工作,需要有一定的恒心,自覺改變飲食習慣、自我監測病情變化,才能長期有效控制疾病的發展,提高生活質量。
那么哪些食物含嘌呤成分較高呢?按照嘌呤含量的多少,可將日常食品分為:不含或含量極少的;含量很少(75mg/100g);含量較高;四個等級。
1. 不含或含量極少的:谷類、大部分蔬菜類、麥乳精、蛋類、奶類、水果、糖果、飲料、油脂類等。
2. 含量很少(75mg/100g)的:蘆筍、菜花、四季豆、青豆、菠菜、豌豆、平菇、麥片、青魚、鮭魚、金槍魚、白魚、龍蝦、麥麩面包等。
3. 含量較高的:扁豆、鯉魚、鱸魚、梭魚、大比目魚、鱘魚、貝殼類水產、薰火腿、豬肉、牛肉、雞湯、鴿子、鴨、鵝、兔、肉湯、香菇、洋菇及肝腸等內臟。
4. 含量極高(大于150mg/100g)的:胰臟、鳳尾魚、沙丁魚、牛肝、牛腰、腦子、肉汁、啤酒、哈蟹、骨髓等。
除此之外,還應該多運動,一定不可以做劇烈的運動,以免關節過勞。最好選擇游泳、太極拳、乒乓球之類的有氧運動,以此減輕體重。平時應該多飲水、勤排尿,以利于尿酸的排泄;一旦出現高尿酸血癥,還應該加服小蘇打片,堿化尿液,防止尿酸鹽結晶的形成與沉積;肥胖患者還應控制熱量的攝入,降低體重;避免過度勞累、受冷、受濕、緊張、關節受損等誘發因素。高尿酸血癥有以下情況應定期復查血尿酸或考慮降尿酸藥物治療:①有痛風的急性發作;②有痛風或尿路結石的家族史;③24小時尿尿酸排泄量>65480μmol(1100mg);④經非降尿酸藥物治療包括控制飲食、停用影響血尿酸的藥物、多飲水等,血尿酸水平仍居高不下者。其中,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有別嘌呤醇片,促進尿酸排泄的藥物有:丙磺舒、苯溴馬龍等,在有腎功能不全的病人宜選用別嘌呤醇片。
只要堅持飲食控制,或者配以藥物治療,血尿酸水平完全可以降低,甚至正常,病情可以穩定10余年甚至更長時間,而無心、腦、腎等臟器的并發癥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