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泊第一次攻打曾頭市表面看來是為了一匹馬,但這不過是一個借口,實質上是晁蓋與宋江矛盾的大爆發,是晁宋兩派之間的一次生死較量。第二次攻打曾頭市看似為晁蓋復仇,但這不過是一個假象,實際上是為了一匹馬,是為了維護宋江的尊嚴。
《水滸傳》交代,宋江在芒碭山“降魔”班師回山的路上,遇到盜馬賊段景住,言稱他“盜得一匹好馬,……一日能行千里,北方有名,喚做照夜玉獅子馬,乃是大金王子騎坐的,江湖上只聞及時雨大名,無路可見,欲將此馬前來進獻與頭領,權表我進身之意。不期來到凌州西南上曾頭市過,被那曾家五虎奪了去。小人稱說是梁山泊宋公明的,不想那廝多有不穢的言語,小人不敢盡說。”這番話的要害在于段景住“只聞及時雨大名”,并且要把這匹寶馬獻給宋江,沒提梁山泊,更沒提晁蓋。宋江聽了段景住的話,不但不生氣,反而“心中暗喜”,回到山寨后也沒有向晁蓋提起這件事,還是在閑談中“段景住又提起那匹馬的好處”。其時宋江在乎的不是那匹馬,而是自己在江湖上的名聲,從段景住嘴里他了解到自己的聲望遠遠超過晁蓋,豈能不“心中暗喜”?
但段景住的話是當著眾人的面說的,豈有不透風的墻?晁蓋知道了段景住要把寶馬獻與宋江,他這個一把手的面子往哪里擺?于是,他先是“大怒”,接著是“忿怒”,點起一支軍馬親自率領去攻打曾頭市。他這樣做的目的,一是要在眾人面前挽回面子,重樹威信。在宋江未上梁山之前,就敢于頂撞他。那是宋江在江州被救之后,宋江提出趁熱打鐵,順勢去襲擊無為軍,活捉仇人黃文炳。晁蓋不同意,說:“我們眾人偷營劫寨,只可使一遍,如何再行的?”提議先回去,日后尋找機會再打。宋江當即反駁說:“不要癡想,只是趁這個機會,便好下手。”搞得晁蓋很沒面子,梁山一把手成了由宋江擺布的小卒隨隊沖殺。自從宋江上山當了二把手后,幾乎大小戰事都是被宋江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為由,留他守老窩兒,軍隊領導權實際上被宋江剝奪了,以致形成江湖上“只聞及時雨大名”的局面。他此次親自出征,就是要讓事實證明他晁蓋這一把手不是吃干飯的。二是把樣子做給宋江看,警告他不要越權。當宋江又出來勸阻時,晁蓋話里有話地說,我此次下山“不是要奪你的功勞。你下山多遍了,……下次有事,卻是賢弟去”。“你且休阻我,遮莫怎地要去走一遭!”說得“宋江悒怏不已”。也就是說,我晁蓋是一把手,還能帶得動軍隊,不是離了你宋江不行。
晁蓋這次出征一開始就搞得悲悲戚戚,狂風“把晁蓋新制的認軍旗半腰吹折”,大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宋江等人金沙灘送行毋如說是為晁蓋送葬。結果,晁蓋果然壯志未酬,中箭身亡。
但他在臨死時,卻留下了一條遺囑:“”讓宋江陷入尷尬境地。按照常理,一把手死了,作為二把手的宋江理所當然應該晉位第一把交椅,沒想到晁蓋說了這么一句話,試想鄆城縣的一個刀筆吏怎能捉得住射死晁蓋的兇手?無論這射手是敵方的還是內部人所為,以宋江的那點兒武功都不可能捉得,更何況主謀抑或就是他本人,哪里去捉?如果真的按照遺囑辦,梁山泊一把手的位置宋江是絕對沒戲了。這怎能不讓宋江恨得牙根疼?
于是,在晁蓋死后,宋江立即篡改了晁蓋遺囑,把“若哪個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改為晁天王“臨死時囑道:‘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為梁山泊主。’”一下子把射死晁蓋的兇手確定為曾頭市的教師史文恭,也就是否認了內部人作案。更為令人不可理解的是,辦完晁蓋喪事后,宋江并沒有急于去為晁蓋報仇,破案捉拿仇人,反而節外生枝迫不及待地去請盧俊義入伙,結果《水滸傳》用了七回章節描述攻打大名府前后的經過。
第二次攻打曾頭市是在打破大名府,收伏關勝之后,又是那個段景住起了作用。他報稱自己“與楊林、石勇前往北地買馬,買了二百余匹,……被一伙強人,……盡數把馬劫奪,解送曾頭市去了”。這才惹得宋江“大怒道:‘前者奪我馬匹,至今不曾報仇,晁天王又反遭他射死,今又如此無禮!若不去剿這廝,惹人恥笑不小!”請注意,宋江這番話應如何解讀?他征剿曾頭市的原因首先是因為曾頭市奪了我的馬匹,“至今不曾報仇”;其次才是晁蓋“遭他射死”。這里前后順序說得很清楚,以雪“馬恨”為主,以報“人仇”次之。也就是說,假若不是你曾頭市一再奪我的馬匹,我興許還不招惹你去呢,只因你“如此無禮”我才要去打你!可見,宋江打曾頭市是真心為馬,“此仇深入骨髓,不報得誓不還山”,并非只是為給晁蓋報仇。
宋江不急于打曾頭市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對晁蓋忌恨于心,我宋江南征北戰,戰功赫赫,不料你晁蓋卻臨死來了個殺手锏,給我致命一擊,阻撓我上位,早就該死!二是心中有鬼,顧慮重重。盡管他在吳用等死黨擁戴下當上了一把手,但終究是名不正言不順,如果攻打曾頭市,萬一有誰捉住了史文恭,該怎么辦?是讓位呢還是否定晁蓋遺囑?二者都于己不利。再者,假如捉住史文恭,證據不足,史文恭否認箭是他射的怎么辦?那時又拿誰是問?不追查人心不服,追查下去若查到自己頭上怎么辦?何況隨晁蓋出征的花榮、呼延灼當時就曾引起過人們的懷疑。這些,都促使宋江下不了攻打曾頭市的決心,只是一拖再拖。可以這么說,宋江二次攻打曾頭市是硬著頭皮去的,再不打實在說不過去了。
既使到了點將出發的時候,宋江、吳用在人員布局上也還是用了心思,一是讓第一次隨晁蓋出征、熟悉敵情、地形的林沖等人留守山寨;二是讓盧俊義于后接應。其目的很清楚,就是寧可放走史文恭,也不讓林沖、盧俊義這樣武藝高強的人捉住他,免去很多麻煩。另外,安排花榮、秦明等武功高強的將領分五路攻打曾頭市的五個寨子,而他與吳用、公孫勝、呂方、郭盛、解珍、解寶、戴宗、時遷領軍攻打正中主寨。乍看這樣的布局會笑掉大牙,以宋江這幾個臭魚爛蝦去進攻武藝超人的史文恭,豈不是以卵擊石?看官莫笑,其中玄機正在于此,宋江打史文恭不過虛張聲勢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