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日本人,是穿著整齊的校服走在上學路上的小學生,是奇裝異服流竄在街頭的潮男潮女,還是西裝革履奔波在職場的上班族?
那你是否在日本看到過那些步履蹣跚,甚至終日靠輪椅生活的老年人呢?
在老齡化的今天,在日本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年事已高,由于疾病等各種原因身體狀況日漸衰弱。老伴離世,子女長期在外工作不能留在身邊照顧,于是他們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家,選擇在外面的養老院或者看護所“安度”晚年。
然而,現實狀況卻不像想象中那么簡單,由于老年人數量的急劇增加,看護場所及人員的嚴重不足,養老院的老年人只能選擇短期停留。當停留期間滿的時候,就被迫送到其他地方的看護所進行新的短期停留。就這樣一邊循環一邊過著漂流的日子。而比這更慘的,是那些支付不起或者根本擠不進養老院的人。
2013年,日本NHK特別節目錄制組基于這樣的社會現狀,拍攝了一部名叫“老人漂流社會”的系列紀錄片。這個系列分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共四期節目。每期時長40到90分鐘不等。主題分別為:“最后的住所在哪里?(終の住処はどこに)”,“老后破產的現實(老後破産の現実)”,“不要讓親子一起倒下(親子共倒れを防げ)”及“面臨老后破產的一代(団塊世代 忍び寄る老後破産)”。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一下這個系列的第一部—《最后的住所在哪里?》(2013年)。
如果變老成了一種罪行,那我們每一個即將老去的人該何去何從?
主人公大井四郎先生(88歲)
影片的主人公是住在日本東京的大井四郎先生(88歲)。他年輕時從事運輸業并且一直堅持到近80歲才退休。沒有孩子的他和妻子過著甜蜜而溫馨的小日子。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六年前的一天,妻子去世了。而他,也在2012年夏天因為中暑暈倒,被鄰居發現后送往醫院。從那以后,他便再也無法一個人生活。為了尋找自己最后的住所,他被迫開啟了獨自漂流的日子。
這是,大井先生和一起住在這間養老院里的同伴們合唱的樣子。然而,曲終人散,拍攝第一天下午,他即將離開這里,去往下一個新的養老院了。
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他被順利送進面包車內。這時的畫面里,我們看不到大井先生的正面,讀不出他此時此刻的心情。然而,即使不愿意離開,一個生活起居都無法自理的老人也沒有辦法和能力去改變這一切。到了這個時候,最多的也只剩下無奈了吧。
這個時候,下個鏡頭我們看到了老人的正臉。而我們,卻不知道該怎么去解釋和表現從他表情里解讀到的內容。對過去地方的留戀不舍?還是對下一個新地點的恐慌?又或者,什么都沒有想,坦然接受著被別人安排好的生活。
老年看護中心的負責人跟大井先生搭話說“會不會覺得換的有點太勤了。”他沒有正面回答,可能他已經習慣了吧。畢竟這是他三個月以內的第四次轉院了。
過了一會,大井先生突然問到“為什么時間這么短呢?”
年輕時期大井先生在日本運輸公司工作的樣子。
大井先生年輕時候和妻子的合照。
大井說,當初他和妻子沒有選擇要孩子,所以每年和妻子一起出去旅行是兩個人最開心的事。并且他說妻子做的飯真的很好吃,講到這個他滿臉寵溺。
結束了車里的交談,大井先生被送到了這所新的看護所。這家看護所每個月需要繳納14萬日元(約9000RMB)的基礎費用,然而大井先生現在每個月的退休金卻只有6萬5千日元(約4000RMB)。余下的7萬5千日元暫時由日本相關組織補交。然而,這并不是長久之計,但是為了入住長期的特別看護所,就必須把家里所有的東西進行上繳。而且,據日本消息稱,申請入住特別看護所的日本老人達到42萬人,需要排隊等待3年以上才能順利入住。
今天,看護人員和組織負責人帶著大井先生一起回到曾經居住了40年的房子。他將親眼看著這個房子里的一切東西被銷毀,自己的房子歸為別人的財產。
相關人員正在進行清掃和銷毀工作。
這是大井先生的妻子生前送給大井先生的禮物。節目組準備把這個手表留下來帶給大井先生留作念想。
被銷毀的柜子和其他物品
整個房子,最后留給大井先生的,只有妻子送給他的手表,一張妻子的照片,一個妻子用過的茶碗和妻子的骨灰盒。組織負責人把這些帶到了大井先生的面前。
看著妻子的照片,大井先生哭了。
最后,他說“謝謝你們,真的給你們添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