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北京易孚澤公益基金會,此文是根據基金會法律手冊的案例改編。
為慶祝北大建校120周年,李彥宏夫婦向北大捐贈6.6億元。
雅居樂產業扶貧,捐贈1億元助力海南美麗鄉村建設。
……
頻頻傳出的大額捐贈消息不斷吸引著公眾目光, 都說人紅是非多,公益捐贈中更多關注往往同時伴隨著更多質疑。
如何合理合法有效地開展慈善捐贈,是很多小伙伴困惑的問題,今天帶你細數慈善捐贈中哪些紅線不能碰。
一、慈善捐贈不得約定利益回報
《慈善法》第三十四條 本法所稱慈善捐贈,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基于慈善目的,自愿、無償贈與財產的活動。
案例一
2012年甲房地產開發公司,與某基金會簽署《框架合作協議》,協議約定公司捐贈600萬元給基金會用于開展浙江某鎮的“新農村扶貧”公益項目——資助貧困老人以及留守兒童的生活補助、醫療救助工作。
但是,雙方還約定基金會需和當地政府協商,由房地產開發公司負責浙江某鎮的新農村專項建設,包括村容村貌改善、農業觀光項目基礎設施建設及其他旅游配套經營性項目建設。
專家點評
甲公司的捐贈不屬于慈善捐贈。因為甲公司和基金會約定,基金會需要和當地政府協商,促使甲公司承包當地的新農村專項建設,屬于對捐贈方甲公司的利益回報,違背了《慈善法》中提到的慈善目的無償的原則,不能認定為慈善捐贈。
二、可以列支項目成本,
不得從公益捐贈中提取回扣
《關于規范基金會行為若干規定》 基金會接受捐贈應當確保公益性。附加對捐贈人構成利益回報條件的贈與和不符合公益性目的的贈與,不應確認為公益捐贈,不得開具捐贈票據。
案例二
2015年,浙江某市乙醫院向某基金會捐贈500萬元,雙方簽訂了捐贈協議,協議約定,捐贈款用于浙江某市的農村留守兒童的大病救助。
協議還約定,捐贈款的使用限于符合條件的留守兒童在乙醫院進行治療期間所用花費。此外,基金會還將捐贈資金的15萬元給予張某,鼓勵張某促使甲房地產開發公司與基金會達成捐贈事宜。
專家點評
乙醫院的捐贈不屬于慈善捐贈。乙醫院捐贈的500萬,看似捐贈給了基金會,但是雙方約定該筆款項只能在乙醫院使用,乙醫院借此提供醫療服務,又從中獲得了一定利益,而這種利益的獲得并不是偶然的、不可預見的,這種捐贈很難符合慈善捐贈的公益性要求。
2009年04月21日《民政部關于基金會等社會組織不得提供公益捐贈回扣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基金會接受的公益捐贈必須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用于公益目的。不得在接受的公益捐贈中提取回扣返還捐贈人或幫助籌集捐贈的個人或組織。
按照捐贈協議,基金會可以在接受的公益捐贈中列支公益項目成本,項目成本必須是直接用于實施公益項目的費用,合理合法的公益支出是被允許的?;饡斢行Э刂乒骓椖康某杀荆M可能將公益捐贈更多地直接用于受助對象。從民政管理角度來說,基金會給提供幫助籌集捐贈的個人或組織回扣是不被允許的。
三、可以冠名捐贈,
不得進行利益輸送
《慈善法》第九十條 經受益人同意,捐贈人對其捐贈的慈善項目可以冠名紀念,法律法規規定需要批準的,從其規定。
案例三
2016年初,某基金會在開展活動時,接受丙公司捐贈養胃茶300箱,并簽署捐贈協議承諾:基金會收到物品后,即向乙公司頒發“基金會-公益捐贈合作單位”獎牌、榮譽證書,并指定乙公司為基金會活動協辦單位、支持單位、公益資助單位,并且要求基金會在官網上展示公司的產品,借此提高公司知名度,樹立品牌的公益形象,宣傳和推廣公司的產品。
專家點評
在捐贈的法律要求中,基金會接受捐贈應當確保公益性,應符合《慈善法》規定的符合慈善目的、自愿、無償的原則,不得附加對捐贈人構成利益回報條件的贈與和不符合公益性目的的贈與。
本案中,某基金會和丙公司簽署捐贈協議向乙公司其頒發帶有公益宣傳色彩的獎牌、榮譽證書,并特許其作為基金會活動的協辦單位、支持單位和公益資助單位,并沒有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但是關于在官網上展示公司的產品,借此提高公司知名度,樹立品牌的公益形象,宣傳和推廣公司產品的約定,已經構成對乙公司的利益回報,違背了公益捐贈無償的原則。
捐贈人可以冠名捐贈。我國《慈善法》第九十條作了相關規定,經受益人同意,捐贈人對其捐贈的慈善項目可以冠名紀念,法律法規需要批準的,從其規定。
什么樣的冠名是合適的,不構成利益回報呢?其尺度如何把握?
以此案為例,基金會在接受乙公司捐贈時,可以約定在財產使用的項目中提出項目是由乙公司進行支持,這樣的冠名的是合法的。但是,基金會在官網上展示公司的產品,借此提高公司知名度,樹立品牌的公益形象,宣傳和推廣公司的產品,這樣的“冠名”已經遠超出公益捐贈的公益目的,這是不合法的。
在具體認定時,首先應判斷捐贈人是否為營利性組織;其次應結合具體案件情節,搜集相關證據,證明其有進行商業宣傳的目的;最后,應綜合其冠名、掛名的具體行為以及實際的社會影響力來判斷是否具有夸大宣傳的成分。
合理合法地開展慈善活動,遠離紅線,保護自己關愛伙伴,這樣的系列干貨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本系列內容來自易孚澤與致誠聯手打造的“慈善組織法律事務案例指南——行業通識”項目,更多信息期待下次分享,歡迎留言你感興趣的基金會法律議題。
易孚澤公益基金會聯合北京致誠社會組織矛盾調處與研究中心,依托其超過20年在法律咨詢方面的經驗,開展了“慈善組織法律實務案例指南-行業通識”項目,旨在通過案例的形式,幫助全國6000多家基金會更快速地掌握和熟悉機構運營中常見的法律問題,降低可能面臨的法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