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遵化,自古便以“風水寶地”而被世人所稱道。“萬里河山有燕塞,千年風氣自荊軻”,充分展示了這里誘人的風貌。境內的三山兩川,輝映著勃勃生機的洞天福地,昭示著這里的物阜民豐,繁榮昌盛。遵化,素有“畿東第一城”之稱,被聯合國評為千年古縣,風景秀麗,文物古跡眾多,遍布遵化各村、各山......
遵化三山兩川地形圖,遵化猶如玉盤中的一顆明珠熠熠生輝
遵化城南二龍戲珠圖
遵化被聯合國評為千年古縣
1、雙義村來歷
西下營滿族鄉雙義村位于遵化市中心西北部19公里處,古長城大安口東部,地處燕山余脈古長城腳下,于我國明朝建村,村東有一座古尼姑庵,名龍須庵,以后兩條山溝的龍須庵和塔峪并為一村,改稱雙義,取仁義和氣之意。又是抗日游擊戰爭時期我方所用村名代號,故沿用至今。
塔峪村為行政村雙義所屬的自然村,位于雙義村西南1公里處,地處燕山余脈古長城腳下,于我國明朝始建,因此地有座古塔,故取名為塔峪。
遼代古塔,網絡圖非實物,感謝原作者
2、龍須庵傳說
雙義村有座尼姑庵,名為龍須庵,位于村東山坳之中,相傳為清代十六王爺(一說為十三王爺)曾在此看廟,白姓家人由馬蘭峪搬至此定居,白家后人曾有皇帝圣旨為證,在此繁衍形成雙義村白家大戶。龍須庵東西兩側為山谷,山谷下寺廟旁各有一個龍眼泉水,深1.5米,泉水涌流四時不斷,村民都說這就是“龍眼”,且非常靈驗,曾有人將龍須庵東面山井泉水填埋,在此居住的兩個人各瞎了一只眼睛,這個真人實事讓人不得不信服。此龍須庵背靠350米高的燕山余脈,長城由山頂蜿蜒通過,且后高前低,左右山脈環抱,且左高右低,左高樹木成林,右低山脈含金沙。此正是:兩邊有抱,后面有靠,前面有照,照中有泡,真是一處極佳的風水寶地。龍須庵為前后三座大殿,南北高低排列,整齊有序,正對廟南一棵千年崖柏,1956年以后拆除修建了腰子嶺小學,現場今存遺址,龍須庵遺留下來的柱礎石、長條石、碎磚爛瓦等細尋可見。
遵化雙義村龍須庵景觀圖,王亭貫制作
雙義村龍須庵整體遠觀現場照片
雙義村龍須庵兩側山脈
雙義村龍須庵兩側山脈
雙義村龍須庵兩側山脈現場遺留柱礎石
遵化雙義村龍須庵兩側山脈現場遺留古磚瓦
龍眼泉水涌流四時不斷
龍須庵現場遺留下的雷石
龍須庵現場遺留的石件
龍須庵現場遺留的石件
雙義村73歲老者白連江向作者講述龍須庵傳說
3、千年崖柏和山神廟
龍須庵南面,一懸崖之側,一棵柏樹深扎于巖石縫中,橫斜溢出,仰天長嘯,有著天賦的藝術形態,一根出兩柱,南北布置,使它形成了奇特的扭、薄、飄、透的造型。此崖柏植根于懸崖縫隙之中,在貧瘠干旱之位緩慢生長,據林業專業人員測算,年齡當在千年之上,村民稱其為千年崖柏,奉為神物,對其保護有佳。
在千年崖柏之側,曾有山神廟一座,現場可見廟宇基座,碎磚爛瓦可尋。懸崖之下有年代久遠的石質碾盤和碾子,陽光照耀之下,千年崖柏、碾盤和石碾、山神廟在一起構成一幅和諧優美的畫卷,為古廟宇龍須庵重要一景。
千年崖柏植根于懸崖峭壁縫隙之中
千年崖柏愈發郁郁蔥蔥
千年崖柏一根出兩柱,南北布置
山神廟遺址和千年崖柏
千年崖柏和碾盤和石碾
千年崖柏之下的碾盤和石碾
山神廟遺址現場古磚瓦
山神廟遺址現場古磚瓦
4、游走野長城,觸摸原生態
這里的長城蜿蜒、陡峭、曲折,未經雕琢,充滿神秘色彩,是登山愛好者的絕佳去處。在險峰巍巍的群山之中,雄偉堅毅的城墻,像莽莽巨龍,頂著沖天豪氣,屹立在群峰之巔。城墻由大小不一的石塊組成,完好的部分筆直堅固,可見當年設計者的精雕細琢和獨具匠心。
雙義村北山長城,攝影:白鳳利
雙義村北山長城,攝影:白鳳利
雙義村北山長城,攝影:白鳳利
雙義村北山長城,攝影:白鳳利
5、世外桃源哪里尋,遵化雙義大東溝
在雙義村龍須庵之大東溝有一片世外桃源,山上種滿了一片片桃樹,待到桃花開放之時定是一番美景。在山間有一泓池水,魚翔淺底,池中吊椅搖曳,可供游人休閑。池水北側還有一片人工開挖的露天圓井,井中一側,山洞可容百十人大小,洞中鴿子成群,自然形成的冰柱形態各異,美不勝收。
6、古栗樹
雙義村以板栗為主要經濟來源,是栗源食品有限公司有機板栗基地,多年來村民致力于板栗品種的更新和產量的增加,板栗以品質取勝,獲得中外客商的一致贊賞。雙義村百年以上古栗樹隨處可見,并且村中都進行了重點保護,已成為村中一景。
7、抗日時期康永貴在龍須庵一帶痛擊日偽軍
抗日戰爭時期,在遵化冷嘴頭、龍須庵、白石峪一帶活動的康永貴,早年曾參加孫永勤的“民眾救國軍”。孫永勤犧牲后,康永貴重拉兵馬,與張作生、楊茂榮等組建起擁有一百四十多成員的“救國軍”。偽蒙騎兵隊(蒙古隊)從鷹手營、牛圈子竄過來,到達冷嘴頭口關門外歇場時,康永貴率部據長城截擊,打死軍馬三匹,生獲四匹,繳槍三支子彈二百多發,蒙古隊向北潰逃。[1]
8、龍須庵出產金礦資源
龍眼泉不遠處的山上,有一個神秘的洞口,村書記介紹說,這是日本侵略者在侵華戰爭時期留下的罪證,肆意采挖,無情掠奪,強搶豪奪了本地近百噸金礦資源。現運輸軌道依然留存。解放后的1958年,由縣財政投資,先后建立了趙家溝、冷嘴頭、野瓠山、龍須庵、片石峪、尤山口六個縣辦脈金礦。[2]
日本人在龍須庵開設的金礦遺址現運輸軌道依然留存,攝影:白鳳利
9、西鋪的王國藩在龍須庵金礦打工
王國藩(1919-2005),遵化西鋪人,全國首屆農業勞動模范,毛澤東主席曾十次接見并八次握手。王國藩在二十歲剛出頭時就在黨旗下宣誓,心潮翻滾。這個從小就在莊稼地里吃苦,租種過人家的地,出外打過短工,還跟西鋪的窮叔伯一起在龍須庵資本家開的金礦背過“毛”(礦里的廢石)。苦難的生活經歷,多少年斗爭的教育,使他認定只有跟著共產黨鬧革命,才是窮苦人的光明出路。王國藩領導西鋪人民“窮棒子社”勤儉辦社的先進事跡,在上個世紀60-70年代紅遍大江南北,毛澤東肯定遵化的王國藩“窮棒子”合作社,二十三戶貧農只用三條驢腿,經過自己的努力,在三年時間內,從“山上取來”了大批的生產資料,使得參觀的人感動得流淚。毛澤東主席肯定其為我們整個國家的形象。[3]
毛主席接見王國藩
后記:遵化,具有輝煌的歷史,美麗的三山兩川,這里,洞天福地、物阜民豐、繁榮昌盛。遵化,一個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一場如火如荼的旅游開發正在遵化1521平方公里大地上火爆上演,76萬遵化兒女將敞開懷抱迎接慕名而來的四海賓朋!醉美古遵化,靚麗畿東城,這就是歷史底蘊豐厚、青山綠水的遵化西下營滿族鄉雙義村及其龍須庵。
遵化標志性建筑——馬踏飛燕
遵化,素有“畿東第一城”之稱
祝一直關心“遵化文史”公眾號的朋友們,新春快樂,狗年吉祥,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參考文獻:
1、遵化抗日大暴動始末,作者:陸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