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銀行配股的“利空”鬧劇后,不少球友問我:除招商銀行和寧波銀行外,難道其他的銀行就沒有投資價值嗎?比如說,興業銀行和平安銀行。現在統一說說我的銀行股投資邏輯,以免引起誤會。
銀行業是一個高度同質化的行業,各家銀行經營的都是貨幣這一種產品,是沒有差異化的。在這樣一個產品高度同質化的行業中,銀行經營的好壞全靠管理層的能力,誰更具有戰略眼光、更具有執行力、更高的經營效率、適合自身的企業文化等。從目前來看,突穎而出的只有招商銀行、寧波銀行。這兩家銀行的管理層經過多年的耕耘,找到了自己的發展之路,并且經住了時間的檢驗。
招商銀行在“因您而變”的戰略指導下,搶先發力個人金融,形成了較低負債成本、相對高的貸款定價、低不良的良性發展路線。這一優勢在2015年以后越發突出,再加上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的加持,把其他銀行遠遠的甩在了身后。寧波銀行以服務中小企業出身,在這一領域具有天然的優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稟賦,一直保持著高增長低不良;在個人貸款領域也通過“白領貸”等產品打出了一片天地。一步步踐行其“大銀行做不了,小銀行做不好”的戰略。
再來說說興業銀行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的管理層我是很看好的,具有一股折騰勁。抓住了同業業務的機遇,搞出了個“同業之王”的名頭,在綠色貸款、供應鏈金融上也小有成就。假以時日,興業銀行靠著這股干勁在某一個領域崛起也不是不可能,不過目前還沒有。平安銀行有大股東這個好爹,最近四五年的大踏步零售轉型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其高負債成本加高貸款定價、高不良核銷的這條路線能走多遠,還得近一步讓時間來驗證。
平安銀行這兩年的股價表現不錯,體現出了投資者對其零售轉型的看好。還有最近的興業銀行股價走勢也不錯。可我還是沒有投資,第一,我已經選擇了最穩妥的,經過時間驗證的招商銀行,寧波銀行。第二,銀行業特有的利潤前置、風險后置、高杠桿特性,使我對潛在的風險特別敏感,偏向于更保守。這要是在其他行業,我肯定會拼一把,因為短期的業績向好,這是能看到的,不管是投資還是投機,都能在短期賺一把,但銀行股上,我總是鼓不起興趣。或許過幾年,興業銀行和平安銀行把各自的戰略路線走穩了,我再來投資。股價的高低從來就不是問題,幾個月前招商銀行的股價也不才27塊多嗎?不擔心錯過。
在銀行領域想要彎道超車是很難的,就算現在的寧波銀行、招商銀行,也是在明確戰略的指引下,一步一步地踐行了10多年才積累起點優勢。有的股友可能押注下一個招商銀行或下一個寧波銀行,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得一步步觀察。我選擇持有現在的寧波銀行和招商銀行,等下一個出現了,我再投資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