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 是指胃或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適癥狀和/或并發癥的一種疾病。特征性的癥狀為胃灼熱及反酸,還可出現咳嗽、喉炎、哮喘等食管外癥狀。
1 胃食管反流病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GERD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誤吸而破壞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導致肺萎陷,以及死腔擴張,隨之增加肺內( 靜脈) 分流,造成肺部不可逆的氣流受限。在Sakae等人的研究中提示GERD是COPD惡化的危險因素,它會使 COPD患者每年急性加重的次數增加,增加醫療成本。但是在韓國一項大規模 GERD患病率及GERD與COPD關系的研究中顯示: 在調整了年齡、性別、健康保險類型和COPD嚴重程度等因素后,GERD的存在與COPD惡化(如住院或頻繁就診)是獨立相關的。
2 胃食管反流病與肺炎
在GERD患者中容易因反流而導致誤吸,雖然大多數人在吸入少量異物時可通過咳嗽將其排除,但老年人合并某些基礎疾病時咳嗽和吞咽能力下降,如若不能將其排除則會導致吸入性肺炎。幾項研究也表明少量或多種胃內容物可進入肺部,導致吸入性炎癥。
3 胃食管反流病與特發性肺纖維化
特發性肺纖維化 (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 : 是一類病因不明的慢性纖維化性肺疾病,隱匿起病,迅速進展,最終導致患者發生呼吸衰竭和死亡。相關研究宣稱 IPF 患者中GERD發生率較高,但往往缺乏典型反酸、燒心癥狀。在 Shimazu 實驗中,對超過50周的GERD大鼠模型下氣道的病理變化進行研究,提示胃酸反流可能是肺纖維化的致病或加重因素之一。GERD慢性病程能促進IPF發生,其機制較公認的是Raghu和Meyer于 2012年提出的胃食管反流致肺損傷假說: 在具有易感傾向的人群中,長期慢性微吸入反流內容物 ( 包括酸性成分胃酸、非酸性成分胃蛋白酶和膽汁酸等) 損傷肺泡上皮,導致組織異常修復,最終引起肺纖維化。動物實驗提示隨著 pH 的降低,胃酸對肺實質和肺周造成損傷,也表明GERD可能是IPF的致病因素。陳碧等認為,IPF終末期患者雙肺已經失去了原有結構和功能,食管括約肌在肺纖維化的牽拉作用下導致功能失調,從而導致胃食管反流和微粒吸入。相關研究提示GERD與IPF病情嚴重程度和急性加重相關,抗GERD治療可能提高IPF患者生存率。
4 胃食管反流病與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GERD導致的慢性咳嗽即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ough,GERC) ,是成年人慢性咳嗽的原因之一,慢性咳嗽可能為部分GERD 患者的唯一表現。與典型胃食管反流病相比,GERD的發生機制有其特點,主要是反流物直接刺激和食管-支氣管間接反射兩大方面機制。反流物直接刺激: 胃內容物反流至食管對咽喉部產生直接刺激,或者因誤吸入氣管導致咳嗽。食管-支氣管間接反射:該學說認為氣管和食管有共同胚胎起源和神經支配,強調食管和呼吸道之間的神經元連接作用,反流物刺激食管后引起神經肽的釋放,進而導致神經免疫性氣道炎癥反應。
5 胃食管反流病與支氣管哮喘
支氣管哮喘 ( bronchial asthma) 是一種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喘息、胸悶或咳嗽等癥狀,常在夜間或凌晨發作或加重。首先從患病率來說,哮喘患者的GERD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最可能的原因是哮喘患者長期反復的氣道阻塞和肺的過度充氣,使胸腔負壓增高,腹壓增高,壓力梯度增大,用力吸氣時膈肌位置下移,影響膈肌腳的空間位置而引起其功能障礙,致使食管下括約肌張力降低,從而加重哮喘患者的反流。其次在疾病嚴重程度方面,哮喘合并GERD的患者其反流的嚴重程度要高于單純哮喘及單純GERD的患者。
溫馨提示: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有哮喘、支氣管炎、肺部結節、慢阻肺、肺氣腫、支氣管擴張、肺心病等呼吸疑難疾病相關問題,您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咨詢,我們會在第一時間為您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