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蘇北首克益林
滕海清
1947年7月魯西南戰役結束后,劉(伯承)鄧(小平)、陳(賡)謝(富治)、陳(毅)粟(裕)三路大軍先后挺進中原,實施戰略展開,建立了鄂豫皖、豫陜鄂、豫皖蘇三大解放區,形成了互為特角的“品”字形陣勢,馳騁于江淮河漢之間,調動并殲滅了敵人大量兵力,完全打破了蔣介石的戰略進攻計劃,使開封、鄭州、洛陽等敵陷于孤立,武漢、南京受到直接威脅,從而扭轉了整個戰爭形勢,使我軍取得了全國戰局的主動權。
為了更有力地策應中原、山東我軍的作戰,并為爾后渡江南進創造條件,中央軍委于1948年1月31日決定抽調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進入華中,會同在華中堅持斗爭的第11、第12縱隊組成華東野戰軍蘇北兵團,開辟蘇北戰場。
組建蘇北兵團時,華野將我從13縱(時任副司令員)調回2縱任司令員。蘇北兵團韋國清司令員對我說:“老滕啊,組建蘇北兵團,我特意把你要回來。2縱是個老部隊,這次南下華中,開辟蘇北戰場,你這員干將可要給我挑大梁呀?!蔽倚χf:“韋司令,您放心,有一百斤力氣,我決不會只使九十九!”
2縱是支老部隊。十幾年來,這支勁旅南征北戰,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愈戰愈勇的歷程,我比較熟悉。這次率第2縱隊南下華中,開辟蘇北戰場,我是有信心的。
當時,2縱參加萊陽戰役殲敵萬余人,戰役結束后集結在膠南地區,一面休整,一面開展三查三整運動。我到2縱時,部隊的三查三整運動已經結束了。記得我上任那天,大雪紛紛,朔風凜冽,抵2縱司令部駐地時,正碰上杜紹山團長,他告訴我他要走了。說這話時,他的臉色很不好,我便問:“為什么?”他悶了半天,才支唔道:“不要我了,要送我到軍大學習,我們這一批有10幾個,已送走一批了?!?/p>
“什么原因?”我急不可待地問。
“還不是因為家庭成份不好。”
那時部隊搞三查三整運動有些過“左”的做法,凡地主富農出身的干部,既不問作戰如何,更不管工作怎樣,統統送軍大學習。我覺得部隊即將南下,開辟新戰場急需用人,能帶兵會打仗的干部走多了,對部隊建設非常不利,便關切地問道:
“送軍大學習的事,誰定的?”
“縱隊貧雇農小組定的?!?/p>
“好了,你們這批別走了!”
我徑直找到縱隊貧雇農小組,強調了這批干部不能離隊的理由,才算了事。
人心安定下來后,部隊迅即投入了南下的準備工作。
2月17日,我2縱以第4、第5師為前鋒,第6師殿后,由膠南地區出發,沿沐河以東,經桑園、九佛山、程前之線南下,向華中挺進。
我部3萬余眾,上千匹騾馬,一路上浩浩蕩蕩,煙塵蔽日,沿途我地方黨組織紛紛籌集糧草、鞋襪等,送給部隊,并積極組織常備民工,隨時支援部隊作戰。廣大人民群眾更是熱情高漲,革食壺漿,搞勞部隊,廣大指戰員倍受鼓舞。
部隊越過隴海路,進入蘇北地區后,出現了嚴重的糧食危機。這一地區是抗日戰爭時期我軍建立的根據地,后來主力北撤后,人民政權被摧毀了,地方黨政干部有的撤退了,有的隱蔽了?,F在大部隊開進該地區,所需糧食要靠自己去籌集。為了解決糧食問題和保證我軍后方交通聯絡的暢通,我們立即組織部隊,一方面向群眾籌集糧食,一方面進行恢復地方黨組織與政權建設等工作。
那時,部隊實行供給制,每人一天菜金只有5分錢,生活很清苦,即使縱隊干部也不例外。每到一處,我總是開玩笑地敲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朱紹清的“竹杠”:
“老朱啊,你的幾塊光洋留著干啥,又不能生小的,拿出一塊來,買點肉,搞勞大家一頓嘛!”
他知道我是開玩笑,呵呵笑著說:“我那點家底,早折騰光了。這一路上,上至司令官,下至勤務兵,我包吃包喝,哪里還有光洋了?沒有了,沒有了!”老朱每次都這么說,但每次都能買點葷味來。敵占區的廣大人民群眾,長期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生活很艱難,根本拿不出余物來供應大部隊。即使從牙縫里擠出來一點,也是杯水車薪,無濟于事。于是,我號召部隊:“勒緊褲帶,渡過難關,奮勇前進!’’為早日到達目的地,部隊馬不停蹄,日夜兼程。
部隊經過400余公里艱苦行軍,3月14日終于抵達蘇北阜寧以西、老黃河以南的東坎地區,勝利完成了南下華中的戰略任務,并打通了山東與蘇北之間的通道。這時,在華中堅持斗爭的第11、第12縱隊積極從海邊西移,與我們勝利會師,并正式成立了蘇北兵團,其編制序列是:
兵團司令員韋國清,政治委員陳丕顯(一直在地方工作),參謀長覃健,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吉洛(姬鵬飛)。下轄3個縱隊,即第2縱隊(轄第4、第5、第6師),司令員滕海清,政委康志強,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朱紹清,政治部主任鄧逸凡;第11縱隊(轄第31、第32、第33旅),司令員胡炳云,政委張藩,副司令員段煥竟,政治部主任惠浴宇;第12縱隊(轄第34、第35旅),司令員謝振華,政委李干輝,副司令員常玉清,副參謀長李元。
蘇北兵團的成立,猶如插入敵人心臟的一把鋼刀,極大地威脅著兩淮的敵人,增加了對京滬地區敵人的壓力。敵驚恐萬狀,慌忙從山東和大別山抽調整編第72、第83、第25師增援華中;宿遷、灑陽、兩淮(淮陰、淮安)、漣水等地之敵為防我進擊,加緊增修據點工事;敵整編第4師從東臺開到泰州守備;宿(遷)新(安鎮)線敵整編第44師進抵灑陽守備;原沐陽守備之敵整編第44師第162旅部率第456團棄城向宿遷逃竄,爾后全旅由新安鎮附近竄至淮陰外圍王營、西坎設防;阜寧守敵整編第51師第113旅退守益林。
為策應中原戰場,配合山東戰場膠濟路西段戰役,兵團決定乘敵驚慌調整部署之際,首戰益林。遂令我2縱擔任主攻,12縱阻擊由兩淮增援益林的敵整編第51、第72師。
益林位于蘇北淮安和阜寧之間,是蘇北大鎮。鎮西面和南面是運河,鎮內外水壕縱橫貫通,寬處10幾米,窄處也有三五米,水深二三米,大都能行船,壕兩岸既高又陡,不易攀登。守敵第113旅充分利用水網地區的這些有利的地理條件,構筑若干據點,分區防御。鎮周外大圩子套小圩子,圩內都用水壕相隔,圩外挖有壕溝,內設隱蔽的壕底堡,圩墻上設暗堡,構成了多層次的防御工事。圩墻外還設有鹿砦、外壕;外壕架有鐵絲網等障礙物。
面對水網交織,火力密集的益林鎮,我想了許多問題,琢磨這一仗的打法:解放戰爭以來,2縱轉戰山東,打的大都是山地運動戰,對于水網地區作戰十分陌生,部隊多不識水性;且益林鎮周圍有敵人四五個師,隨時都可能馳援益林。要想順利地拿下益林鎮,最好是對部隊進行水網地區的作戰訓練,然而戰斗在即,來不及訓練好了再打。因此,我認為只有對該鎮守敵實施東西夾擊,以迅猛的動作迅速攻克益林。否則,敵援兵迫近,便會打成一個消耗戰。這不僅會增大部隊的傷亡,而且不能有力地策應中原戰場,配合山東作戰。再說,若首戰不利,沒有給敵人以嚴重打擊,就不能威脅敵人,對群眾的影響也不好。于是我即刻召集師團干部開會,強調必須堅決攻克益林,打好南下華中第一仗,并對戰役作了具體部署。
14日,我縱由東坎地區,沿山河以東,經陳集之線,向益林搜索攻擊前進。黃昏,第5師進至益林以東大王莊、汪王莊為中心的地區;第4、第6師進至益林以西地區。15日拂曉,各部均按預定部署進抵攻擊地域,完成對益林的包圍。
此時,得到準確的敵情通報,我才清楚地知道:益林守敵系整編第51師第113旅(欠兩個營),該旅部率第337團守東圩子,第338團守大圩子,第339團1個營守西圩子,另兩個營守風谷村。針對敵人的部署,我重新修正了作戰方案。命令第5師第15團抵益林東南之劉家嘴、大倪舍、王陀巷地區,擔任阻擊益林南竄之敵的任務,并相機奪取益林河南之南街;主力第13、第14團抵大車莊、車溝、小余舍地區,先奪取華中銀行,爾后配合第4師聚殲敵人于益林兩頭小據點;4師抵陶家圩子、鄧左莊、韓家舍、管計溝及以東的陶家舍、賈舍之間地區,配合第5師由西向南、東攻擊;第6師第17團抵益林鎮附近地區待命;第16、第18團抵益林地區以西大沖地區集結,準備隨時出擊由風谷村東援之敵。
調整部署后,各部隊迅即進入了戰斗準備。
16日18時,隨著騰空而起的3顆紅色信號彈,戰斗打響了。
18時45分,第4師攻占了益林西圩,將敵人壓縮至東圩,全師迅即逼近了南北河邊。第5師的突擊部隊遇到兩道壕溝,一時進展緩慢。敵趁我前進受阻,拼命組織反撲。我急令炮火進行猛力壓制,幾排炮彈打得很準。隨著驚天動地的炮聲,敵堡群被掀翻,敵壕溝被炸毀,我5師突擊部隊乘濃煙大火,越過壕溝,于19時45分攻占了益林東端的華中銀行,并俘敵一部。接著,由銀行南兵分兩路夾擊和濟公司,一舉突破,又迅即推進到大圩溝邊,與敵軍陣地形成對峙。
也就在這時,槍炮聲漸稀。第4師師長殷紹禮打電話詢問:“河邊敵人的橋頭堡打掉沒有?’’第15團團長報告說:“已經打掉!’’殷師長即率幾個參謀抵近敵陣地觀察。他們剛到河邊,冷不防,從橋頭堡射來一梭子彈,殷師長不幸犧牲。原來在我炮擊后,這個橋頭堡一直沒有還擊。第15團團長便以為里面的敵人都被消滅了。誰知他們突然來了這么一下,奪走了殷師長的生命。我怒不可遏,揮拳罵道:“混官僚主義!情況沒搞清,干什么要瞎報1一定要追查,嚴肅處理!”戰后,我們對第15團領導作了處分,可我心中深處至今仍有一種難言的疚痛。
17日,整個陣地上硝煙彌漫。我部隊抓緊構筑工事,選擇突擊敵主陣地大圩子的突破口。18時,第5師以第13、第14兩個團,由東向西同時發起攻擊。突擊部隊突至敵前沿,遇壕溝迅即架橋,但由于梯子太短,搭不到對岸,加上壕深水急,難以徒涉,前進受阻。敵人趁機炮轟我突擊部隊,還用燃燒彈擊中前沿陣地房屋。頓時,前沿的道路上一片火海,濃煙沖天。我突擊部隊頂著烈火彈雨,前仆后繼,勇往直前,戰斗甚烈。敵見炮火和烈火阻擋不住我突擊部隊的攻勢,便施放毒氣。剎時,我指戰員淚涌涕流,胸悶肢軟,不少人相繼昏倒于地。
見此情景,我即令第5師停止攻擊,搶救傷員,原地堅持待命,繼續做好進攻準備。
在第5師攻擊的同時,第4師第12團由大圩子的西北角配合進攻,也遭到敵人的拼命反撲,未能奏效。我命部隊堅持原陣地,擬18日17時再發起攻擊。
我縱對益林鎮發起攻擊后,兩淮之敵整編第72師((6個團)、第51師((4個團,欠1個營)計10個團的兵力馳援益林。我12縱奮力阻擊和遲滯了敵人,但陣地仍被突破。援敵渡過運河,直奔益林鎮。
18日黃昏,敵右路先頭部隊第72師第100團已抵益林的外圍大許莊、小卞莊、黃塘溝一帶,使我縱陷入了腹背受敵的險境。
為確保我第4、第5師的側后安全,殲滅益林守敵,繼而全殲東援之敵。我即令第6師趁敵立足未穩,突然攻擊大許莊、黃塘溝之敵,給以殲滅性的打擊。
第6師接受任務后,即以第16團隱蔽集結于金莊,第18團集結于仃家塢。
午夜3時30分,第16團沿張莊、小卞莊一線,向大許莊之敵發起猛攻。第16團3營由西南,1從東北,一舉突破敵前沿并向縱深發展;與此同時,第18團1營由東南角向大許莊發起攻擊,突破了小圩子,向莊心逼近。經過激戰,斃敵第100團大部,俘敵千余人,給馳援益林之敵以沉重打擊。敵增援部隊見狀,遂減緩了急進的勢頭。
為迅速解決益林守敵,18日夜,我即令第4、第5師全力發起總攻。
第5師以第13團由東圩子東門橋北,第14團由橋南,分多路同時發起突擊,突破敵前沿后,迅即向圩內推進;第4師3個團由北向南主攻大圩子。在炮火的掩護下,第11團1連首先攻入圩內。守敵拼死反撲,爭奪突破口。我突擊部隊猛打猛沖,接連打垮敵人6次反撲,鞏固了突破口。我2梯隊4個團一擁而入,與敵展開激烈的巷戰。第14團2營首先打到敵旅部,活捉了敵旅長王匡,搗毀了敵指揮機關。頓時,敵群龍無首,陷入一片混亂。這時,我第4、第5師南北夾擊,勢不可當。戰至19日拂曉,益林守敵全部被殲。援敵得知益林守敵被殲,遂停止東援。
益林戰役殲滅敵軍第113旅及整編第72師第100團計6000余人,繳獲輕重機槍100余挺,長短槍3000余支。
益林戰斗的勝利,大大改變了蘇北地區的局勢,整個蘇北除淮陰、淮安地區由敵整編第51師、第72師據守外,其它地區已沒有敵人了。這時,我2縱進到鹽城南王佑地區休整;11縱在鹽城以南地區;12縱在阜寧以西地區。蘇北兵團在王佑東北小集鎮上召開了兵團師以上干部會,韋國清司令員、陳丕顯政委參加了會議并講了話。
益林被我攻克后,蔣介石大為震驚,忙調兵遣將來對付我們,以保兩淮的安全。他將圍攻大別山的黃百韜整編第25師抽出來,進到東臺地區,會同整編第4師組成南兵團,由黃百韜統一指揮由東臺北攻鹽城;另調山東的整編第83師南下蘇北,經沐陽進到阜寧一線,會同整編第72師由益林東進,組成北兵團,由李天霞統一指揮;敵第51師仍在兩淮、漣水、眾興集一線機動。敵人5個整編師南北對進,企圖夾擊我2縱,與我決戰。為了避免與敵決戰,我部隊機動靈活地同敵人周旋,并伺機殲滅敵人。這樣,我們便有效地調動、吸引了敵人,有力地策應了中原戰場和山東戰場我軍的作戰。
(1988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