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為何頻繁出現反酸、燒心、口苦、噯氣等癥狀,自己也不當一回事,去藥房買了點胃藥吃,可是癥狀反而加重了。然后去醫院做了檢查,被醫生告知有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不是有了滿肚子的問號,接下來我們就將這些疑惑一個個解開。
這個胃食管反流病,到底是胃病還是食管病?
胃食管反流的病變部位一般是食管。它的標準定義是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到食管,引起不適癥狀和(或)并發癥的疾病。胃食管反流的內容物主要是胃酸和膽汁,也包括沒有完全消化排空的食物殘渣。
反流可能會造成造成食管損傷,表現為糜爛性食管炎。但臨床上70%的患者都不會出現明顯的食管損傷,我們成為非糜爛性反流病。
反流不僅可引發反酸、燒心、下咽困難等典型的食管癥狀,也可引起食管鄰近組織受損,從而出現多種食管外癥狀。
那這個病到底是怎么發生的呢?
人體處于健康狀態下,胃和食管之間有一道負責看守的“單向閘門”,只允許食管內的食物和水往胃內流,卻不會讓胃內容物倒流回食管。
但是如果這道阻止食管和胃交換的肌肉無力,或正常的抗反流機制不能完全發揮其功能時,就會導致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病是不是一種罕見病啊?
并不罕見。相反,隨著工作節奏加快、飲食結構西化,該病近些年的發病率在節節攀升。我國從歷年來的流行病學調查來看,患病率在5.7%到9.5%不等。
我平時都按時吃飯的,怎么會得這種病呢?
這個病的誘發因素很多,常見的有年齡、飲食、肥胖、吸煙、飲酒、心理因素、原有胃部疾病等等。
人在進入中年以后,抗反流結構和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退化,因此中高齡人群(>40歲)更易罹患該病。暴飲暴食、進食過快、肥甘厚味、吸煙飲酒等都有可能導致胃酸反流,從而增加患病幾率。而肥胖者更易導致反流,臨床發現減肥后反流發生次數會減少。
如果存在賁門松弛和食管裂孔疝,胃酸會更容易流至食管。此外,有消化道疾病家族史、久坐者、長期抑郁焦慮、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等都可能導致GERD的發生。
那這個病該怎么治療呢?
目前GERD的治療方法主要為調整生活方法和藥物治療。酸抑制劑、促胃動力和黏膜保護劑是治療GERD的主要藥物。
對于確診患者,臨床上首選質子泵抑制劑(PPI)進行治療。在PPI治療的基礎上,可以針對不同的臨床癥狀加用中醫中藥治療。
近年來,中醫藥對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發展迅速,很多研究結果證實中藥在緩解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少復發、服用安全性方面都具有西藥無法替代的優勢。#胃食管反流病##中醫##超能健康團#